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通过对黄桥地区烃源岩进行封闭热模拟实验,获得了不同成熟度的系列样品,对实验的液态产物进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并将未抽提与抽提的样品进行开放热模拟实验,探讨其二次生烃的动力学特征。随着热模拟温度的提高,烃源岩二次生烃活化能的分布逐渐后移,活化能整体增大。未抽提样品中残留有初次生烃的产物,其二次生烃起始温度低于抽提样品。由于未抽提样品中的残留烃在加热过程中进行了二次裂解,未抽提样品的活化能在36~50kcal/moL之间存在一个独立的小峰,而抽提的样品基本没有。溪1井二叠系大隆组烃源岩的生烃史模拟,表明其二次生烃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
杜乐天教授长期从事地球深部流体与油气成藏金属成矿、灾害孕育及预测的科学研究,是我国幔汁理论和地球排气学说的奠基人,为这一学术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2年7月6~8日,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高校及美国和香港地区的专家、学者及学生代表共计76人参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了地球深部流体与巨型成矿带及重大地质灾害,暨杜乐天教授从事地质学6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从深部流体地质过程、地球排气与与油气成藏、金属成矿过程、火山、强震孕育机理及矿山气体突出、高温高压实验地球科学诸方面,共计交流学术报告49篇。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页岩气储层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敏  欧光习  张枝焕  黎琼  宫晓峰 《石油学报》2017,38(11):1244-1252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页岩气储层中多发育薄层粉细砂岩夹层,部分页岩气在形成后便近距离聚集在砂岩夹层中,因而赋存于砂岩夹层不同期次成岩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便成为研究页岩气储层流体形成与演化过程的"活化石"。从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层显微偏光/荧光特征、流体包裹体的温度及成分特征等方面入手,系统分析了研究区页岩气的形成和保存条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普遍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页岩气储层存在2期次的油气充注过程:第1期发生在早二叠世末期,油气的成分成熟度较低,为砂岩夹层中环石英颗粒加大边内侧分布的重质油包裹体及现今储层中残留的褐色、灰褐色稀油沥青;第2期发生在新近纪早期—现今,为砂岩夹层中沿石英颗粒成岩期后微裂隙成带分布的凝析油及天然气包裹体,是现今页岩气储层油气的主体。盆地东缘及东北缘部分砂岩夹层中气体包裹体成分多为CH4+CO2、CO2+CH4+N2,属于岩浆热液作用下的变质流体。研究区中部石炭系页岩有机碳含量高、成熟度适中(Ro均值约为1.0%)、油气保存条件较好,现今仍存可动轻质油气,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
爆裂法是提取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气/液相成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中爆裂温度、样品粒度和恒温爆裂时间等参数,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以产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老爷庙附近热液成因的高纯度石英脉为例,通过控制单一实验变量,分别对500℃和550℃两种爆裂温度、380~250μm粒级和250~180μm粒级的两种样品粒度以及5、10、15、20和30 min五种不同的恒温爆裂时间开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爆裂温度设置为550℃、样品粒度介于250~180μm之间时,样品中流体包裹体无机气体成分分析结果明显高于相应对比组分析结果,当恒温爆裂时间≥10 min后,样品中流体包裹体无机气体成分分析结果无明显变化。由此认为当爆裂温度设置为550℃,样品粒度介于250~180μm之间时,矿物中包裹体气体成分提取较其他验证参数更完整,另外当恒温爆裂时间超过10 min后,爆裂时间对样品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因此在开展热液成因石英矿物中包裹体成分提取时,建议设置的最佳参数为:爆裂温度为550℃、样品粒度采用250~180μm,爆裂时间为10 min。本研究可为准确测量热液成因石英单矿物中流体包裹...  相似文献   
5.
通过X衍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纳米CT、氮气吸附法等分析测试,研究了柴西地区古、新近系不同类型页岩气储层微观特征。研究表明,古、新近系页岩发育多种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残余的原生孔隙或微裂缝、有机质生烃形成的微孔隙、黏土矿物转化形成的孔隙、长石和方解石等溶蚀形成的孔洞等,这些微孔隙以及裂缝的存在,为页岩气的赋存提供了空间。古、新近系泥页岩微孔隙发育,且连通性较好,从泥质粉砂岩→泥岩→灰质泥岩孔隙连通性具有逐渐减小的趋势。上、下干柴沟组泥页岩中的泥质粉砂岩夹层是优质的页岩气储层,而灰质泥岩是最不理想的页岩气储层。研究成果可为下一步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6.
盆地流体是指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活动于沉积柱内的有机/无机复杂流体相。将盆地流体类型分为表生渗入流体、自生流体和深部外来流体3种,并简述了这3种流体的基本特征。详细讨论了3种流体的铀成矿作用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相互混合叠加的铀成矿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7.
铀矿地质分析测试技术回顾与新形势下网络实验室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目前铀矿地质分析测试所使用的元素分析技术、核素和同位素分析技术、元素形态分析技术、微区分析技术、流体包体与有机成分分析技术。提出了铀矿地质分析测试技术的几个重点发展方向,包括高精度质谱分析技术研究、专用标准物质研究、现场分析技术研究、微区原位分析技术研究和有机成分分析技术研究。探讨了新时期核工业地质分析测试网络实验室运作模式。主要思路是以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中心为骨干,以核工业地质局各区域研究所和大队实验室为成员,建立更密切的协作关系,构建核工业地质分析网络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其整体优势,更好地为核工业地质服务。  相似文献   
8.
花岗岩型铀矿床中碳氢化合物的铀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 2 个铀矿田 11 个典型矿床的实际资料(包括各种岩石流体包裹体薄片 250 件,气体分析数据 2470 件,铀含量数据 200 件,测温数据 50 余件),从全新的角度论述了花岗岩型铀矿床上铀的迁移、富集规律与岩体中碳氢化合物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紧密联系,以及矿床的定位和气体异常分布的关系。这是铀矿床(包括其它金属矿床)气体地球化学研究方面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侏罗系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储层的成岩次序、油气包裹体特征及含烃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伊利石测年及烃源岩的演化史,对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成藏期次进行综合研究,认为孔雀河地区下侏罗统阿合组含油气储层有三期油气充注成藏过程:第一期为燕山中、晚期,以油为主,成熟度中等偏低,油质较重,系下古生界古油藏破坏后的二次充注;第二期为喜山早期,约50-40 Ma,以油为主含气,成熟度较高,为轻质油类型,油源仍来自深部;第三期为喜山中、晚期(20 Ma以来),以气为主含油,有来自下部地层中干酪根和原油的高温裂解气,也有来自侏罗系地层自身生成的石油(局部地区)和天然气  相似文献   
10.
与地浸砂岩型铀矿有关的分析测试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铀矿地质对分析测试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几年与地浸砂岩型铀矿有关的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发展的技术是:以XRF和ICP-MS为主要手段的高精度、高灵敏度和高效率的元素分析技术;以多道α能谱、低本底高纯锗γ能谱和高精度质谱分析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核素和同位素分析技术;以联用技术为主的元素形态分析技术;以荧光显微观测、电子探针和激光探针为主要手段的微区分析技术;以各种色谱技术为主的有机成分分析技术;以化学分析技术为主的微生物成分分析技术。此外,引入物理化学概念,解释砂岩铀矿成矿过程,有利于拓宽砂岩铀矿找矿思路,帮助砂岩铀矿地质分析参数的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