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动平衡电桥是阻抗分析仪的核心。在高频段,由于分布参数的影响,矢量合成的正交信号源不能保证严格的正交,使电桥无法达到平衡,高频测量性能普遍较差,限制了自动平衡电桥的应用。为此,建立了一种基于矢量调制的多因子误差自动补偿方法。在误差电压经过矢量检波得到两路正交信号后,通过多个补偿因子调节两路正交信号的幅度与相位,得到两路标准正交信号,使电桥达到平衡,从而适用于高频测量。运用该方法设计的自动平衡电桥电路,工作频率范围拓宽为20 Hz~20 MHz。该方法应用到阻抗分析仪时,以Agilent标准电阻及标准电容作为被测件(DUT),在20 Hz~2 MHz内测量精度为0. 2%,在2~20 MHz内测量精度达到0. 87%。该方法解决了传动自动平衡电桥在高频段无法平衡的问题,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拓宽了测量频率范围,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Q355系钢中板探伤缺陷进行取样分析,结合板坯连铸凝固传热计算,揭示了板坯凝固末端呈现双锥形液芯的凝固特性,双液芯区域由于C、Mn与H富集,成为中板两侧探伤缺陷的根源。通过工艺改进并严格控制,RH真空脱气时间≥20 min,连铸全程保护,结晶器钢液H含量≤2×10-6;连铸过热度≤30 ℃,板坯中心碳偏析优于1.0级;结合执行板坯、中板缓冷处理,中板探伤正品率达到99.6%。  相似文献   
3.
采用890~920℃淬火和560~600℃回火工艺对Q960E钢70 mm板进行性能测试,并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对Q960E钢板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920℃淬火和560℃回火工艺的钢板强韧性匹配最优(UTS 1048 MPa, YS 1005 MPa, el.14%,-40℃KV2 52~61 J),钢板全厚度方向性能分布相对均匀,硬度值为27.5~33HRC;组织从表面至心部为回火索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4.
针对Q355B钢板加工过程中开裂问题,分析了缺陷试样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金相组织和电镜夹杂物等。认为:钢板内部大量的MnS夹杂以及芯部严重的带状组织,是导致钢板加工开裂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MnS夹杂和带状偏析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在不改变原有成分的前提下,通过增加LF钙处理用量,对硫化物夹杂改质,采用LF炉造渣工序前移,严格保证净吹时间≥6 min;连铸机全程恒定拉速控制,减少夹杂物数量,改善夹杂物形貌。连铸工序通过实施低过热度浇注,避免出现铸坯凝固“搭桥”现象;同时优化设备冷却效果,避免因出现坯壳鼓肚变形而加重偏析程度;采用合适电磁搅拌、动态轻压下技术减少铸坯中心偏析程度,提高钢板内部质量。通过一系列工艺优化,夹杂物含量得到有效控制,铸坯中心偏析程度进一步弱化,加工开裂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5.
低碳贝氏体钢因强度高、韧性好,被广泛应用,Q690D是其中的高强度焊接结构钢。针对Q690D原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交货周期长、成品力学性能差等问题,通过金相显微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回火温度对Q690D低碳贝氏体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450~550℃温度回火后,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为817~838 MPa,屈服强度为718~722 MPa,屈强比≤0.86,伸长率为18.5%~20%,-20℃冲击吸收能量达到216~249 J,完全满足国标对Q690D的性能要求,此时试验钢显微组织以板条贝氏体为主,存在少量粒状贝氏体及残余奥氏体。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中板条贝氏体发生分解,析出物逐渐增多,铁素体再结晶并长大;宏观上表现为试验钢的抗拉强度下降,伸长率逐渐升高,钢板的屈服强度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