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5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离层频率调制导致地表面杂波的多谱勒展宽,极大地限制了高频天波雷达的目标探测性能。本文针对这种电离层频率调制,给出了一种级联的两步校正处理的方法。在第一步校正中,首先分析这种时变信号的时频分布,并设计了一种谱峰追踪方法从时频分布中获得粗糙的电离层频率调制估计。然后采用基于分段多项式相位模型的参数化方法作二次校正处理,消除残余调制污染。模拟结果表明,即使对Bragg峰发生混叠的重污染的情形,这种级联的校正方法都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把握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从食品安全源的角度对食品安全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明确餐饮食品生产及消费过程中各关键环节安全控制的标准,构建餐饮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完善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实现餐饮食品安全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3.
基于信道状态信息(CSI)的定位技术在室内场景应用中被广泛关注,为了提高WiFi信号多径效应对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室内定位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CSI信号的被动式室内指纹定位算法。该算法在离线阶段将定位场所划分为同等大小的区域块,在各连接点位置使用方差补偿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Kalman)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再对滤波后的数据使用二分K均值聚类(K-means)算法进行分类,将处理得到的CSI幅值和相位信息共同作为指纹;在线阶段根据待测点采集的实时数据与指纹库进行匹配识别,被定位对象无需携带任何设备。仿真实验与实地实验表明,该算法利用信道状态信息中的子载波特征进行定位,能够有效减轻信号接收端的多径衰减影响,定位精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榆林-济南输气管道榆林首站110kV变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从变电站设计及建设投运后存在的问题入手,总结概括了提高天然气压气站供电系统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介绍LEGO机器人的硬件系统组成,重点分析LEGO机器人的两种编程环境ROBOLAB及NQC,以实例说明针对不同任务编程环境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计算火焰表面辐射力、计算热辐射强度、破坏区域确定具体步骤几方面时油罐区火焰热辐射的作用区域确定方法进行介绍.开发了确定热辐射作用区模型的RADAREA软件,应用软件进行案例计算.该软件可应用于实际火场中,帮助预测人员伤亡和火灾损失.  相似文献   
7.
由于近年股市火爆,群众大量涌入证券营业场所,许多证券营业场所人员拥堵,疏散通道不畅,消防设施损坏严重,存在大量火灾隐患,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8.
利用雷达预报短期降雨[希腊]BALTAS等主题词雷达测雨装置降水分布降水强度降水预报降水计算在本文研究中,将两种具体方法(雨团特征形心线性外推法和雷达降雨范围横向相.关分析法)经改进后运用于降雨的雷达图象中,识别和预测降雨的时空运动与发展。研究区域及...  相似文献   
9.
针对在原有迭代FFT稀疏阵列综合方法中,其迭代过程容易陷于死循环而必须通过多次重新随机初始化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迭代FFT稀疏阵列综合方法。该方法具有两层循环迭代,即在原有的迭代FFT方法基础上,增加了内层循环迭代,使得阵因子在满足副瓣约束之后再进行激励大小排序并进行阵列稀疏处理,避免了原有迭代FFT方法容易陷于局部死循环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比原有的迭代FFT方法可以获得具有更低副瓣电平的平面稀疏薄阵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广电5G未来建设的发展,结合当前传输和架构研究和测试的需求,提出搭建广电5G传输研究测试平台的意义,并对平台进行构建,最后对平台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