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7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13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自动化技术   2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制备了SnO3/ZnO及ZnO/SnO3多层结构的气敏薄膜,用能谱结合氩离子刻蚀的方法及X射线衍射法,对薄膜的表面吸附。膜间的相互与组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薄膜表面存在少量的吸附多层膜中锌的扩散远比锡一个模型,对吸附现象作了初步的解释,讨论了造成锌锡扩散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水热法制备片状纳米氧化镍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法制备片状纳米NiO,用XRD和TEM对样品的晶型及颗粒形貌进行了表征。以蒽醌染料KN-R为对象,紫外灯为光源,研究了催化剂热处理温度、催化剂用量、光照时间、染料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染料脱色率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效果。结果表明:NiO催化剂能显著降解蒽醌染料KN-R,且能重复利用,在未曝气供氧时,NiO的催化活性优于p-25 TiO2。  相似文献   
3.
WO_3掺杂NiO的气敏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水热法制备出NiO纳米粉体,对其进行了WO3系列掺杂。利用XRD对产物晶相结构进行表征,测试了掺杂材料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适量WO3的掺杂明显改善了NiO材料的气敏性能,其中,掺杂质量分数为6%的气敏元件性能最好,350℃时对Cl2的灵敏度可达到37.5,200℃时对H2S的灵敏度可达30.4。说明该元件在不同温度下对不同气体具有选择性,且该元件对H2S响应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娄向东  王天喜  楚文飞 《材料导报》2005,19(Z1):125-127,139
NiO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具有重要的用途.比较了制备纳米NiO常用的几种方法的优劣,阐述了浓度、反应体系的pH值、所选沉淀剂、热处理温度等制备条件对纳米NiO粒径的影响,概述了纳米NiO作为催化剂、电池电极、超电容器活性电极材料、气敏传感器、电致变色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在纳米NiO气敏传感器方面,国内还处于空白阶段;有关NiO降解染料废水的研究,在国内外的报道还很少,这是一个新的领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H2S气体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合成了ZnS,于马弗炉内600 ℃条件下烧结得到ZnO.用XRD和TG-DTA对产物进行了分析,用静态配气法测定了材料的气敏性.结果表明,在空气中598 ℃时ZnS被氧化成ZnO;ZnO气敏元件对H2S有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6.
薄膜元件应用前景广阔, 为进一步探索多层薄膜元件的性能廷“ , 我们对? % . / 及 / % . 体系作了分析研究, 得到了双层膜在灵敏度与选择性方面都明显优于单层膜的结论 01 ?? 本文介绍? % . / ? 2 一( ) / . 。体系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金刚石薄膜的反应离子刻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反应离子刻蚀是金刚石薄膜图形化的一种有效方法。研究了用O2及与Ar的混合气体进行金刚石薄膜图形化刻蚀的主要工艺参数(射频功能、工作气压、气体流量、反应气体成分与比例等)对刻蚀速率和刻蚀界面形貌的影响,兼顾刻蚀速率和刻蚀平滑程度等关键因素,建立了金刚石薄膜刻蚀的优化工艺参数,达到了较满意的图形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退火方法使溅射的金属钴薄膜与(100)硅衬底发生固相反应直接生成CoSi2,证明了采用微波等离子体退火制备低阻硅化钴的可行性.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发现,当退火时间相同时,在610C时先形成CoSi2(111)织构,750C时(100)取向的CoSi2生长显著.此外,在微波作用下,无需先形成富Co的Co2Si和CoSi,就能直接得到稳态的CoSi2,不同于常规的热处理.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微波可以促进固相反应中Co原子的扩散,有利于CoSi2形核生长.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无择优暴露晶面的盘状ZnO(ZnO-D)和优先暴露(100)非极性面的片花状ZnO(ZnO-F);通过沉积-沉淀法将Au纳米颗粒负载于所制备的ZnO载体表面;采用ICP、XRD、SEM、TEM、XPS和BET对合成的催化剂进行表征;最后,以CO氧化为探针反应研究载体晶面对金纳米颗粒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O形貌对Au颗粒粒径影响甚微,但Au物种的电子价态表现出显著的载体形貌依赖性。以盘状和片花状ZnO为载体所获得的金催化剂的Auδ+物种的原子分数分别为34.8%和67.4%,说明Au颗粒与片花状ZnO间具有更强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Au/ZnO-F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明显优于Au/ZnO-D,归因于Au/ZnO-F具有较高的O2吸附活化能力。本文通过调控载体形貌/晶面进而调变金属-载体间相互作用及Au物种的化学态的方法提高了Au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片花状的ZnO@碳球(ZnO@C)为前驱物,采用原位沉淀法使Ag3PO4颗粒生长在其表面形成Ag3PO4/ZnO@碳球(Ag3PO4/ZnO@C)三元复合物。利用XRD,SEM,Raman,UV-VisDRS及瞬态光电流响应等技术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并测试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ZnO@C的引入能够显著提高Ag3PO4的光催化性能,其中5%(质量分数)ZnO@C与Ag3PO4的复合物AP-Z-5光催化效果最佳。在5mg/LFe(NO3)3牺牲剂存在的情况下,AP-Z-5在20min内能完全降解亚甲基蓝,光催化循环4次后仍保持86%的降解能力。AP-Z-5在Cr(VI)与亚甲基蓝混合废水中对亚甲基蓝依然能保持较高的光催化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