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金属工艺   4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过程时滞导致难以稳定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 ASMC).首先,分析推流时滞对城市污水处理生化反应过程的影响,建立时滞影响下的城市污水处理运行控制模型;其次,设计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预估补偿模型,完成滞后变量的准确预测,实现控制模型中变量时刻的统一;最后,设计一种具有自适应开关增益系数的滑模控制器(Sliding mode control, SMC),实现溶解氧和硝态氮的稳定控制.将提出的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过程基准仿真平台,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实现城市污水处理运行过程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应用超快冷工艺进行了热轧带钢的试验研究,结合金相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试验,探讨了超快冷工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高温轧制并随后交替式超快冷工艺时,能得到细小的铁素体晶粒.并在减轻轧机负荷的同时增大了带钢强度尤其是抗拉强度,同时强塑积有所提高,屈强比降低,冲击吸收功增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验室模拟控制轧制及不同的冷却工艺,成功试制了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的工程机械用低合金高强度钢,并研究了在不同工艺下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试验钢采用两阶段控制轧制和直接淬火+低温回火工艺生产的钢板强度最高,其抗拉强度为1838 MPa、屈服强度为1531MPa;采用层流冷却+等温碳分配+低温回火冷却工艺生产的钢板韧性最高,室温及-40℃冲击功分别为48、32J.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萨扬水电站事故原因、结论分析入手,结合国内有关资料,针对我国水电建设和运营管理实际,剖析了俄水电站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对加强我国水电站管理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化学成分的优化,设计了2种不同成分的试验钢.分别采用4种不同试制工艺,得到具有良好塑性和焊接性的低成本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观察和测试了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及强度、塑性、冲击韧性、硬度等力学性能,并分析了轧制工艺对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能获得良好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为778 MPa,强塑积为17759 MPa·%,室温冲击功为135J,硬度为249HV.  相似文献   
6.
刘爽  唐广波  李激光  孙浩源  李斌 《钢铁》2014,49(1):79-84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超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在中试轧机上进行了不同工艺模拟轧制,对比研究了工艺1(80%变形量+直接淬火+250℃回火)、工艺2(90%变形量+层流冷却快冷至650℃/1h+空冷+250℃回火)和工艺3(90%变形量+空冷至650℃/1h+空冷+250℃回火)3种不同控轧控冷工艺对试验用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1条件下试验钢的抗拉、屈服强度最高,塑韧性最好,分别可达到1816,1473MPa,伸长率为9.5%,断面收缩率为45%,室温冲击功为28J,-40℃冲击功为21J,硬度值达到50HRC,认为获得的是板条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和析出的复合微合金碳化物、ε-碳化物强韧化机制的综合作用;工艺2,3分别得到的是板条马氏体+块状贝氏体+残余奥氏体、板条马氏体+针状铁素体+片层状珠光体+残余奥氏体,力学性能下降明显;第二相析出物主要是Nb,V,Ti的复合析出颗粒。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室模拟轧制,对低合金超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在不同控轧控冷工艺下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阶段控制轧制和直接淬火+低温回火工艺所得到的超高强度钢板具有最佳的强韧性配比,其抗拉强度为1902MPa;屈服强度为1568MPa;伸长率为10%;断面收缩率为43%;室温和-40℃冲击功分别为28J、24J,硬度为53 HRC.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