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7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通过对冷凝器4种流路进行实验及分析,管路流程布置对冷凝器的换热性能有重要影响,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适当减少冷凝器靠下分路的流程长度,以均衡冷凝器的换热效果,减少积液现象。同时,在冷凝器底部应该尽量设计过冷管,使制热除霜更加干净、彻底,有利于强化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2.
空气焓差法测试空调器性能产生偏差的原因主要2种:一种是试验参数允差计算偏差;一种是测量偏差。根据以上原因,按照国家标准对样机KF-53GW/E1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偏差及试验台影响测量偏差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翅片管换热器仿真软件对空调室外机采用的L型换热器进行计算并与实验对比,空气侧的换热能力误差范围为1.6%,制冷剂侧的换热能力几乎相等。在计算机上实现了产品的优化设计,缩短了新产品开发周期,减少了实验研究的费用,对空调的节能研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角度出发,通过试验分析对比,Ф5冷凝器的换热性能较好,制冷量提高了4.4%,能效比提高了2.28%,可以在空调器上使用Ф5冷凝器替代Ф7冷凝器.  相似文献   
5.
徐志亮  黎文斗  唐亚林  韩磊 《电器》2013,(Z1):661-665
在压缩机、蒸发器及冷凝器的几何结构尺寸均相同的情况下,本文对双贯流风轮柜机蒸发器的流路布置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空调处于制冷状态时,室内换热器做蒸发器使用,蒸发器上部流程短、下部流程长制冷剂流量分液均匀性比上部流程长、下部流程短好,制冷量增加278W,能效比提高5.2%;空调处于制热状态时,室内换热器做冷凝器使用,冷凝器上部流程短、下部流程长制冷剂流量分液均匀性比上部流程长、下部流程短差,制热量降低128W,性能系数降低3.5%。  相似文献   
6.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研发和推广高能效比的空调器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新出台的国家能效标准规定,从2009年开始,我国家用分体壁挂式空调器的能效比最低标准将从原来的2.6提高到3.2,提高空调器的能效水平成为当前空调行业的焦点。本文通过采用高效压缩机、提高换热器效率、翅片的高效化、高效换热技术如亲水膜、内缧纹铜管、提高室内外风扇的性能、合理选取制冷剂的分路数、毛细管长度和充灌量的优化匹配等措施,提高空调器的能效比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1.简介SMG统一认证平台系统是一套基于微软统一认证技术的系统平台。该平台为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内各类信息系统提供用户身份管理、身份验证、用户授权等一整套统一认证与授权的管理系统。他  相似文献   
8.
空调室外机轴流风叶为运动部件,长期处于高温或低温环境中,要求叶片拉伸和弯曲强度高、耐热性好、线膨胀系数低,才能保证整机性能稳定。行业内普遍采用玻纤增强AS材料,但玻纤增强AS的脆性较大,性能提升幅度有限,使用橡胶增韧的改善空间有限,且在总装生产、整机转运时易导致叶片断裂。从材料力学性能、单体型式试验、固有频率、整机风量、噪音、振动及长期运行可靠性等方面论证了复合增强PP替代玻纤增强AS材料在小直径低压轴流风叶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表明,规格为φ320×118的轴流风叶使用复合增强PP替代AS-GF20材料,叶片重量下降41克/个,约14.2%,且风叶的单体和整机的性能、可靠性等各项指标均达到量产要求。  相似文献   
9.
直流自保持四通阀线圈内置永磁铁,制冷、制热稳定运行时不消耗电能,具有节能的效果。直流自保持四通阀对于日本空调(热泵型)设计提升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提升制热能力,还可以降低制热消耗功率,从而提升制热能效比。通过在开发的日本空调(热泵型)上进行试验验证,对于2 200 W机型,APF均有提升。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数字化信息的快速增长,新媒体行业正迈入数智化时代[1],大数据技术为形式各异的数据提供了分析处理方式,赋予新媒体行业更全面、准确的用户洞察能力,提升了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效率和精度,成为新媒体行业发生的重要驱动力。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175 ZB,80%的数据都将以非结构化形式存在[2],结构化数据才是数据处理的关键性因素。数据量的快速增长、数据类型及位置的不断变化,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数据采集、分析、利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3]。在媒体业务产生的数据呈指数级增长的形势下,传统的数据管理方式越来越无法适应新媒体行业的时效性需求,容量受限、性能瓶颈、管理困难等问题亟须解决[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