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7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18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2篇
矿业工程   57篇
水利工程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云化元件区域重要度的构建与认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使SFT中的相关概念和计算式更便于应用,且能表示原始故障数据的不确定性,使用云模型对SFT的相关概念进行云化。论文是云化环节中的一部分,即云化元件区域重要度,包括云化元件区域概率重要度和云化元件区域关键重要度。云化后的元件区域重要度能充分反映数据的模糊性、随机性和离散性,并且其计算过程较原方法更为实用。应用SFT一贯算例,结果表明各元件的云化元件区域概率重要度和云化元件区域关键重要度排序相同,即 。最后论述了云化元件区域重要度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克服原有SFT体系中径集域和割集域处理具有模糊性、随机性和离散性故障数据能力不足的问题,使用云模型和SFT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该问题。首先使用云模型云化SFT特征函数,得到云化特征函数,进而云化径集域和割集域,最终得到云化径集域和云化割集域。云化径集域和云化割集域没有严格的分界线,分布区域是通过云滴表示的。若云滴表示的元件/系统故障概率小于Pb,这些云滴存在的区域即为云化径集域;反之大于Pb的云滴存在的区域为云化割集域。通过实例分析了元件X1和系统的云化径集域和云化割集域,得到了他们适合工作的环境因素变化范围组合。分析过程和结果表明云化径集域和云化割集域能克服原始故障数据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以预制于岩体中不同倾角的裂纹及其组成的岩桥为研究对象,采用可模拟拉张开裂的有限元软件,对不同裂纹倾角岩桥模型的拉张破坏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单轴压缩条件下,对于相同尺寸、等距离的平行预制裂纹,裂纹的倾角不同,拉张裂纹的扩展形态不同;预制裂纹倾角越大,岩桥越容易拉张破坏;八字形裂纹比平行裂纹更稳定。  相似文献   
4.
5.
圆形巷道围岩位移是表征和控制圆形洞室工作状态的重要参数;围岩失稳与岩体的流变性质密切相关,即在一定载荷下,经历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延迟失稳;围岩采用西原模型材料,运用流变学的一般解法,得出围岩处于粘弹性和粘弹粘塑性两种状态下位移的解析解;通过分析可预测位移变化的动态过程,较准确地预测围岩的弹塑性及弹塑粘性位移,这为正确合理地选择衬砌参数和安设衬砌时间等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进行锚固隧道的位移和锚杆荷载计算,提供了基本思路和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6.
论文采用低温水溶液法制备出三水碳酸镁晶体,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量的AlCl3,研究了AlCl3的添加量对晶体结晶生长习性的影响。研究发现:AlCl3对三水碳酸镁晶体的结晶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晶体横截面由非正六方形向正六方形转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AlCl3影响晶体生长习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岩石试件的流变失稳理论及判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物体流变失稳的概念出发.对岩石试件的弱化失稳.流变失稳的过程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丁初步分析.认为岩石试件的流变失稳是在外力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原有的平衡状态.此时试件内变形和应变加速度趋于无穷。提出了试件流变失稳的理论判据。文中最后从微分方程解的稳定性概念出发.对简单的流变模型建立的微分方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指出工程中常见的影响失稳的主要因素是应力峰值的转移与岩性的变化。并认为无论何种因素导致的围岩应力处于全程应力曲线的峰值强度后.对平衡系统的稳定性都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随机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可变模糊识别边坡稳定性评价模型。首先应用主观权重对客观权重进行修正得到模型的动态权重,然后确定评价单元指标的级别特征值及指标最优隶属度,最终得到各评价样本的边坡稳定性等级。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锂离子电池石墨烯负极表面Li原子或团聚体Li_(n)(n<10)的沉积行为,包括最低能量构型、吸附能、差分密度电荷和态密度等性质。结果表明:当n≤2时,Li原子以分散的形式,优先沉积在石墨烯碳六元环中心上方位置;随着Li原子数的增加,当n≥3时,Li原子优先聚集,以团聚体的形式沉积在石墨烯表面,在实际中有可能形成稳定的Li_(4)、Li_(7)和Li_(9)团聚体。这表明石墨烯的最大储锂容量可能超过石墨,但容易形成锂枝晶。电子结构分析表明,Li原子或Li_(n)团聚体的电子转移至临近石墨烯的反键π轨道,Li原子的2s轨道和C原子的2p轨道出现明显的杂化现象。随着Li原子数n的增多,体系的费米能级向石墨烯反键π轨道移动,金属性和电子导电性增强。Li_(n)团聚体底层的Li—Li键通常为离子键,最外层的Li—Li键通常为共价键;Li_(n)团聚体与石墨烯之间的Li—C键为具有部分共价键属性的离子键,并且Li—C键强度随着Li原子数量n的增多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桥梁群桩基础在上部荷载作用下桩土界面的接触问题,根据接触非线性理论和桩土不同物理力学特性的特点,首先推导反映桩土界面滑移的刚度矩阵,然后提出处理滑移变形的均匀化方法。采用ABAQUS软件的用户子程序接口,编制桩土界面接触单元,可以描述接触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应变增长和残余相对位移,在荷载水平分量作用下的界面脱开现象,以及接触刚度的非线性增长与衰减特性。这样,桩土界面的一些重要特性可以通过有限元的方法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