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不仅引起了人们工作方式的变革,也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娱乐方式、教育方式的变革。Internet的发展及普及为数字娱乐、远程教育等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条件,各种2.5维虚拟环境由于其系统开铺相对小、真实感较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Internet固有的时延问题影响了虚拟环境的实时性,特别是对于多服务器的通信中,随着客户对服务器选择的改变,时延显得尤为明显。本模型在已有虚拟环境的多服务器通信模型基础上,通过扩展每个服务器的管理范围,使客户对服务器选择过程的通信提前。此模型在2003年浙江省网上旅游交易会中得到了应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行为的移动协同感知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移动协同一般受到资源的限制和移动环境的干扰,影响协同工作的有效进行。基于行为(Activity)设计移动协同系统,以行为为中心构建系统,可以克服上述困难。其中,如何提供行为所围绕的感知信息是关键所在。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行为的移动协同感知模型,通过定义行动者实体、目标实体、行为阶段实体等一组感知实体对象及感知行为服务,来提供基于行为的感知信息,并在原型系统中进行了实现。模型提供了移动用户在协同工作行为中群组工作(Team Work)的所有感知要素,从而支持了用户有效完成协同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支持实物交互的空间增强现实系统中,交互会引起实物对象方向、位置的快速改变.为了确保实物移动过程中的虚实配准实时性和精确性,提出一种面向实物交互的空间增强现实数字孪生法配准技术.通过在数字空间建立与物理空间一致的对象数字模型,实时捕获物理空间中对象的方向、位置信息,利用该信息实时调整数字空间中的虚拟对象方向、位置参数;离线标定投影机的内外部参数,同时在数字空间中建立与物理空间中投影机内外部参数一致的虚拟相机,将实时渲染生成的数字图像输出至投影画面,从而实现虚实图像的精确配准.使用搭建的投影式交互桌面开展中学物理认识磁感线实验,交互过程中磁铁、指南针的检测与配准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很好的配准实时性和精度,能够满足空间增强现实系统中的实物交互需求.  相似文献   
4.
空间增强现实是增强现实的三大形式之一,它利用投影等方式在物理空间中增强显示虚拟内容.在空间增强现实系统中,用户可以在物理空间与虚拟内容交互,具有良好的环境感知、空间感知与协同感知,交互任务执行过程中认知负荷低.首先以空间增强现实显示方式为例,通过其系统架构介绍空间增强现实的技术原理;然后将空间增强现实中的人机交互技术分类为基于触控的交互、基于手势或姿势的交互、基于控制器的交互、手持投影仪交互、实物交互及多模态交互并进行分析,对相关技术在三维配准、虚实融合等方面带来的挑战进行阐述;同时总结了空间增强现实在运动锻炼、医疗辅助、教育娱乐、艺术等领域的应用状况;最后对空间增强现实中的交互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未来要克服现有技术在稳定性、准确性和实时性上存在的缺陷,在交互方式更自然、交互遮挡处理方法更智能、系统使用场景更广泛、与社会文化和心理现象研究相结合以及新型成像方式等方面得到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各民族在各个历史阶段创造出的文物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见证。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文化展示的公共平台,在我国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博物馆已经步入智慧化建设时代。本文对数字化采集技术、文物真实感重建技术、虚拟结合智能交互和智慧平台建设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对诸多数字博物馆与艺术机构的案例进行了比较研究,对在元宇宙下建设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元宇宙技术融入智慧博物馆建设,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方向,有利于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有利于保护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文化繁荣、构筑文化自信以及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受限资源网络环境的协同虚拟环境感知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M—COVEN感知模型依据人的行为和感知特征,综合考虑位置、兴趣区、感知等级、感知QoS、感知相关性等问题,描述了受限资源网络环境下的虚拟环境的感知问题,为网络资源的合理应用提供支持.实验证明,AM—COVEN能缓解网络条件对感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虚拟环境中用户的空间感知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针对真实行走、传送和万向跑步机行走等典型的移位方式对空间感知的影响,让用户执行3种实验任务,即在无参照物场景中根据系统语音提示完成指定距离或角度的移动或旋转(无参照物定量移动)、在有圆柱参照物的场景中根据系统语音提示完成指定距离或角度的移动或旋转(有参照物定量移动)、在无参照物场景中添加小球作为目标导航物完成移动或旋转(参照物导航移动),系统记录主客观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3种移位方式对角度感知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对距离感知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在真实行走时用户能保持最好的距离感知,万向跑步机行走能较好地保留用户的距离感知,传送会明显降低用户的距离感知.参照物导航移动比无参照物定量移动和有参照物定量移动更好地保留了用户的空间感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