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7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39篇
金属工艺   21篇
机械仪表   24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18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NiFe2O4 and Pb(Zr0.52Ti0.48)O3 ceramic composites are prepared by conventional solid state reaction method. The microstructural and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are studi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errite and piezoelectric phases can co-exist in the composi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frequency (40 Hz–40 MHz) as well as temperature is also investigated. It is noted that th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composites is about 380 °C. A double electric hysteresis loop is observed in our composites.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are relatively weak according to the magnetic hysteresis loop. With increase in the content of the ferrite phase, the permeability increases. The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as-prepared composites are tunable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the NiFe2O4 phase.  相似文献   
2.
污泥中总磷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样品与氢氧化钠熔融,使污泥中含磷有机化合物全部转化为可溶性的正磷酸盐,然后测定污泥中的总磷含量.此方法方便易行,平行性好,准确度高,可作为测定污泥中总磷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面向对象数据库(OODB)的存储管理进行研究,依照ODMG3.0标准,并以Java绑定方式提供实现方案。通过对典型对象存储结构的研究,给出一种兼顾各种类型数据特点的分层对象存储结构。结合这里使用的体系结构,给出一种基于分槽页结构的改进文件存储结构,将存储单位由页面替换成数据库文件。分析OODB中引入的索引,给出一种基于B+-Tree,结合继承层次和聚集层次的综合索引策略。  相似文献   
4.
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是一种发夹状的荧光探针,它可以特异地和那些与分子信标的环(Loop)互补的核酸靶序列杂交,具有单个碱基错配的检测能力.肽核酸(Peptide Nucleic Acid)是人工合成的核酸(DNA)的类似物.PNA骨架为酰胺键,与DNA补链杂交更稳定,可以阻止聚合酶延伸反应.文中将可满足问题的约束变量编码于分子信标的环部识别区,通过分子信标与使得给定范式为真的变量的PNA补链杂交,再利用PNA链可以阻止聚合酶延伸反应的性质,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降解对应于非解的分子信标,最后通过加热表面使分子信标构形发生变化,产生荧光读解.提出的可满足问题的分子信标计算模型具有可靠性高、无需观察和记录计算的中间结果、读解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网页上下文的Deep Web数据库分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军  宋玲  韩晓晖  闫泼 《软件学报》2008,19(2):267-274
讨论了提高Deep Web数据库分类准确性的若干新技术,其中包括利用HTML网页的内容文本作为理解数据库内容的上下文和把数据库表的属性标记词归一的过程.其中对网页中的内容文本的发现算法是基于对网页文本块的多种统计特征.而对数据库属性标记词的归一过程是把同义标记词用代表词进行替代的过程.给出了采用分层模糊集合对给定学习实例所发现的领域和语言知识进行表示和基于这些知识对标记词归一化算法.基于上述预处理,给出了计算Deep Web数据库的K-NN(k nearest neighbors)分类算法,其中对数据库之间语义距离计算综合了数据库表之间和含有数据库表的网页的内容文本之间的语义距离.分类实验给出算法对未预处理的网页和经过预处理后的网页在数据库分类精度、查全率和综合F1等测度上的分类结果比较.  相似文献   
6.
本文中提出了一种电子邮件网络加权动态演化模型,它通过生成和删除两种机制来模拟用户定期整理其地址簿的行为,模拟了真实电子邮件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演化.并通过仿真实验研究了不同演化机制对该网络中3个重要的属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MBE)制备了碲化镉(CdTe)原位钝化的中波碲镉汞(HgCdTe)材料。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结果表明,分子束原位外延的CdTe可见cross-hatch,表面粗糙度为1~2 nm,CdTe和HgCdTe界面结合紧密。微波光导测试结果显示,77 K时,与表面处理后非原位CdTe钝化的HgCdTe材料相比,CdTe原位钝化的HgCdTe材料的少子寿命较大。制备了分子束外延CdTe原位钝化的中波HgCdTe光伏器件,和相同材料上的非原位CdTe/ZnS双层钝化制备的器件I-V特性相似。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大规模云存储系统中管理节点发生故障导致存储服务不可用的问题,建立了管理节点故障影响分析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消息的管理节点动态自我恢复算法FRA-M.该算法通过基于负载均衡的元数据备份更新控制方法完成多个管理节点之间相互协作、透明接管和故障自我恢复.测试结果表明,FRA-M算法能够使得管理节点发生故障时自动进行切换,并且能够合理地分配资源达到良好的负载均衡状态.通过控制TCP超时时限、故障检测周期以及故障检测超时,能够使得FRA-M算法的性能保持在相对稳定的区间,随失效时刻的适应性也比较强.当管理节点发生故障时,FRA-M能够较好地保证存储服务可用性、数据可用性和数据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王德俊  黄林鹏  徐小辉 《软件学报》2011,22(11):2652-2667
就面向服务的分布式系统中多服务动态更新的协调问题,提出基于事务控制的更新协调策略,包括安全更新时机的选择策略、使用2PC(two-phase-commit)协调多服务更新的控制策略.根据更新实施的各步操作时间开销,提出分别采用更新短事务控制基本更新操作(包括创建服务实例、顺序实施运行时状态转换、重定向服务请求和新服务的...  相似文献   
10.
传统向量空间模型(VSM)特征间无关联,且不能动态增量训练,不适合主题和焦点实时变化的Internet新闻信息,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文本实时分类模型——动态向量空间模型(DVSM)。通过对VSM的特征提取策略进行改进,提出了特征聚合和增量训练算法。通过将对分类有相同贡献的文本特征词聚合,使用它们共同的分类贡献向量特征模式作为文本特征向量的基本维;采用增量动态训练改变对分类贡献已改变的特征词在文本向量的特征模式中的位置,适应Internet新闻信息的实时特性。使用静态训练集和动态训练集进行的DVSM与传统VSM的对比实验表明,采用特征聚合和动态训练的DVSM在Internet新闻实时分类中优势效果明显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