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河北省制造业在中国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大的,但是河北省制造业GDP还是很可观的。随着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业务范围扩大和信息技术环境的变化,许多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和信息技术手段已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对信息系统的完善、升级、集成和整合提出了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杨真  连小勇 《煤炭技术》2020,39(4):33-36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形成的超前支承压力对巷道上、下端头会造成重大的安全影响,超前支承压力的分布范围决定了端头的超前支护距离,但是超前支护距离的确定一般是根据经验选定。经验值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存在诸多问题,其中超前支承压力对巷道顶板和两帮的影响就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为系统性研究超前支承压力对巷道顶板和两帮影响的差异,以布尔台煤矿422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工程实践的研究方法,研究差异产生的机理,为回采过程中巷道稳定和安全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浅埋中厚煤层护巷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浅埋、中厚煤层的工程背景,采用实测分析、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等方法,研究了护巷煤柱的矿山压力特征,确定了煤柱合理宽度。研究表明:浅埋中厚煤层矿山压力较小,巷道矿压显现较轻,煤柱宽度15~25m时,两侧采动应力未明显叠加,弹性核宽度较大;当煤柱宽度小于10m时,两侧采动应力叠加严重,弹性核宽度较小;开采深度80m,120m,160m时,煤柱合理宽度分别为12m,13m,14m。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冲击地压的能量特征和机理要素,初步建立了巷道冲击地压机理评价指标与体系(简称"3+4"指标体系),体系的主准则层为冲击地压的能量释放特征指标和机理要素指标,次准则层为能量释放突然性、瞬间性、集中性以及形成要素、关键要素、假设条件、普遍规律性。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准则层的权重,提出了综合评价结果的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按照建立的冲击地压机理评价指标体系对蝶型冲击地压机理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优秀"。研究结果可用于评价现有冲击地压机理,同时为冲击地压机理的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制造业在中国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大的,但是河北省制造业GDP还是很可观的。随着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业务范围扩大和信息技术环境的变化,许多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和信息技术手段已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对信息系统的完善、升级、集成和整合提出了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黏性防冲锚索支护技术及在冲击地压矿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现行的支护方法及材料(金属支架、锚网等)在冲击性高应力巷道支护中出现的支护材料破断、支护体失效等问题,提出了黏性支护方法,即在支护系统中加入黏弹性材料,利用附加在锚索尾端的阻尼器增加支护系统黏性,将冲击地压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减弱冲击破坏程度;研发了一种新的黏性支护材料--抗冲击恒阻锚索,该支护材料具有高恒阻力让压和抗冲击特性,以阻尼器型号为skp18-1/500的抗冲击恒阻锚索为例,其恒阻力保持在220 kN左右、抗冲击能量大于50 kJ,并通过力学性能实验得以验证;论述了新型支护方法及材料的理论依据及实施措施,通过力学特性检验及现场应用,证实了新型支护体能够通过可控变形吸收转化冲击能量,使围岩从一种稳定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侧压力系数是与巷道围岩稳定息息相关的重要参数,其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围岩塑性区变化不大。当超过一定区间时,巷道围岩塑性区将对侧压力系数的敏感度提高,塑性区急剧扩展。侧压力系数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煤矿采动应力变化,侧压力系数也将发生变化。研究过程中,对常规侧压力系数计算方法进行评价,弹性介质模型忽略岩体的弹塑性;静水压力模型认为侧压力系数为1,与实际情况不符;散体介质模型和粘性介质模型定义侧压力系数的范围,没有给出侧压力系数的具体值,实际应用存在困难。为取得较为准确的侧压力系数,以非等压圆形巷道应力和位移分量表达式为基础,设计一种利用位移反演侧压力系数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根据实时位移数据获得侧压力系数实时数据。以寸草塔煤矿实测数据反演得到侧压力系数,并根据实测数据进行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2种方法得到塑性区范围与现场观测高度吻合,从而验证侧压力系数反演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煤矿工作面回采导致巷道所处位置的区域应力场较原岩应力发生剧烈变化,蝶形破坏理论基于采动巷道非等压应力环境建立了巷道围岩破坏形态与区域应力场的量化关系,为研究巷道围岩力学行为和动力灾害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首先系统回顾了蝶形破坏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阐述了蝶形理论的研究趋势;然后,对巷道围岩3种破坏形态及其判别准则、5类蝶形破坏特性、4个方面的蝶形破坏理论适应性等进行了评析,并介绍了蝶形破坏理论在各类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煤与瓦斯共采、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以及蝶型地震与断层形成机理等方面的应用创新情况;最后,深入探讨了蝶形破坏理论适应性和局限性,从蝶形破坏特性表征、系列机理和机制的实践验证以及新技术研发角度指出了蝶形破坏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巷道开挖会引起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应力调整会造成巷道围岩的破坏,但因地质条件千差万别,巷道围岩破坏形式呈现纷繁复杂的特点。随着对巷道围岩破坏认识的深入,逐渐形成了普式理论、轴变理论、塑性形变压力理论和巷道蝶形破坏理论4种典型的巷道围岩破坏理论。细致分析了各种巷道围岩破坏理论的特点、应用条件、计算参数,并对各类参数进行了归类总结,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依据巷道破坏高度指标对各个巷道围岩破坏理论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岩性条件下,巷道破坏理论聚类分析结果不同,应依据设计的模糊聚类分析流程和现场地质条件进行计算,以期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符的结果。以五家沟煤矿巷道围岩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验证了模糊聚类分析支护设计方法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