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7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4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9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无线电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了确定来袭激光束方位的成像技术、时间延迟技术和屏蔽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分析了3种技术的优缺点;探讨了来袭激光方位确定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带电测量 CVT电容量的简易方法 ,并给出了测量实例。多年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了一种新颖的模型水轮机流态观察成像系统实用技术方案、多路视频信息数字信息可在同一台显示器上进行实时动态显示及非线性编辑、集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信息采集)、视频图象实时处理及报象机控制三种功能于一体。  相似文献   
4.
美国混凝土结构规范(ACI 318-08)将拉压杆模型设计方法作为规范性附录,用于指导混凝土结构D区的设计。首先介绍拉压杆模型构成,分析按中国规范(GB 50010-2010)的设计参数(荷载、混凝土强度、钢筋强度)设计时,压杆、拉杆及节点区内力的计算,提供了设计步骤。按照中国规范参数,对牛腿结构进行拉压杆模型设计,对比分析了按建议方法进行设计时与按ACI 318-08规范设计时安全度的差别。算例分析表明,按建议的拉压杆方法进行牛腿结构设计,力学概念清晰,计算简便,与中国规范规定设计方法的安全度水平相当,可用于钢筋混凝土牛腿结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新型分离技术在中药行业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药行业的现状和传统中药提取方式的弊端,探讨了新型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和膜技术在中草药提取方面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四、有机物及高分子聚合物湿度传感器 下面仅就各类中的典型元件作一简单介绍。 1.胀缩性有机物湿敏元件 有机纤维素真有吸湿溶胀,脱湿收缩的特性。利用这种特性,将碳粒子掺在其中作为导电材料,就可以制成具有湿阻特性的湿  相似文献   
7.
高水头水电站机组存在与水头相关的多个不规则振动区,当参与系统调峰时,随着水头和机组组合的变化,电站要避开动态的多个振动区运行,极大地增加了调峰计划制定的难度和复杂性。针对高水头多振动区水电站调峰负荷分配问题开展研究,提出一种实用的求解方法。首先利用数学组合和集合运算理论确定组合机组振动区,然后采用耦合启发式的约束处理策略与逐次负荷分配方法进行模型求解。南方电网实际应用的算例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避开振动区,并能满足电站运行其它复杂约束,是一种求解高水头多振动区水电站调峰问题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线弹性动力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圆筒泵房结构的振型和自振频率,比较了不同水位对泵房结构自振频率的影响,并采用振型叠加时程法计算了泵房结构的动力响应。计算结果分析表明,库水对结构的自振频率影响较大,满库水位时结构第一自振频率降低10%左右。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最大拉应力增加较大。抗裂安全系数接近临界水平,但不影响整体抗震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在B.P.Bazant等人提出的混凝土微平面本构模型M2的基础上,将微平面上的应力分解为体、偏、剪三个分量,与原有模型定义的微平面各分量应力-应变关系不同,通过分析各个分量的物理意义,定义了相应的应力-应变关系函数,即理想弹塑性函数。引入了破断应变的概念,当微平面应变达到破断应变后应力减为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钢钎维微平面模型,使得模型可以考虑钢纤维对混凝土的加强作用,并对已有单轴压缩和单轴拉伸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微平面本构模型能够较好模拟混凝土应力软化段,初步验证了本文所建议模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试验浇筑4组再生粗骨料掺量为0%、40%、70%、100%的钢筋再生混凝土梁,根据预应力碳纤维布拉断破坏和剥离破坏的界限加固量,每组对2根钢筋再生混凝土梁进行预裂破坏后,分别进行预应力碳纤维布一层和两层加固,然后对4组钢筋再生混凝土梁进行受弯承载力试验。试验表明:随着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量的增大,加固梁的受弯承载力增大,梁屈服时,纯弯段受拉区横向裂缝数量增多且宽度较小;随着再生粗骨料掺量的增大,加固梁受弯承载力降低,梁屈服时,裂缝数量减少、宽度增大。最后依据试验结果与平截面假定,结合再生粗骨料掺量对钢筋再生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的影响,考虑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二次受力,建立了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受弯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可以为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钢筋再生混凝土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