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化学工业   1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喜峰 《水力发电》2006,32(11):77-77
2006年10月13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乌鲁木齐主持召开了新疆华电小草湖风电场一场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议。与会代表听取了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关于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介绍,并对该报告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审议,形成了评审初步意见。小草湖风电场位于新疆托克逊县县城北约25 km处,北临兰新铁路,风场占地范围东西长约12 km,南北宽约8 km,可利用面积约50 km2。场址区的海拔高度约在400 m左右,场地开阔,地势平坦,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具备较好的开发价值。本期工程为小草湖风电一场一期工程,装机容量约49.5MW,预计2007年12月并网发电。…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能源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水电装机跃居世界前列。核电从无到有、快速发展,风电开发方兴为艾,烟煤电站清洁化水平提高)及面临的问题(燃煤火电绿色发展任务艰巨.水电发展举步维艰,新能源发展任重道远,核电安全有序发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统筹做好相关规划,大力发展可再生电力,有序开展核电建设.积极推进水电开发,提高火电清洁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古生界油气成藏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气成藏体系 是地表以下含油气的自然系统,它包括了形成油气藏的一一切必要元素以及这些元素之间有效的配置结构,其中的元素是烃源岩、输导体系和圈闭。塔中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成藏体系的烃源岩、输导体系和圈闭均为分离状,都属于三位成藏体系,但前者的油气来源单-(单源),后者的油气来源多样(多源),故两者分别被称之为塔中早古生代单源三位成藏体系和塔中晚古生代多源三位成藏体系。烃类流体主要来源于塔中北斜坡烃源岩,烃类流体沿不整合面和志留系砂岩层侧向运移,再沿断裂向上运移,分别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成藏体系提供油气。  相似文献   
4.
介绍200kV/2mA靶极高压倍压电路的结构,分析其等效电路,提出用增大变压器漏感的方法减小无功功率。介绍用Vicor功率模块和VMOS场效应晶体管研制的中子管气压自动控制的恒流源电路。  相似文献   
5.
汽车产业链平台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领先平台,它为汽车制造商、服务商、供销商提供了优质的服务,然而由于产业链平台涉及的业务繁多,如何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就产业链平台数据传输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可行的提高传输效率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杨喜峰 《水力发电》2007,33(3):43-43
2007年2月8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山西大同五路山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议,有关单位的代表和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结垢是油田注水过程中一个破坏性问题,它能使地面注水设备和井筒内造成堵塞或在地层内引起地层伤害。因此研究油田水防垢已经在油田生产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采用不同频率的脉冲电磁场处理油田水后,电导率、表面张力、结垢量等最大变化率分别为5.5%、10.8%、40%。根据试验结果,从分子结构、电磁场诱导微晶的形成方面,探讨分析了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9.
介绍了两种风电场风速预测模型,分别是BP神经网络模型和小波-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是风速预测中常用的模型之一,小波技术和BP神经网络结合,即为组合模型。小波技术将风速时间序列按时间和频率两个方向展开,体现了各成分对预测值贡献率的不同。将BP神经网络模型和小波-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分别应用到我国朱日和风电场的逐时风速预测中,从预测结果对比得出组合模型更适合该风电场的逐时风速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东濮凹陷卫城81断块沙四段第二砂层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效果影响很大.利用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的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等资料,对东濮凹陷卫城81断块沙四段第二砂层组的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或半定量研究,认为沙四段第二砂层组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层间非均质性较弱,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改进了研究区断裂体系分布图及注采单元分布图,为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及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