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1.
<正>基于云南省昆明市一环内交通路网体系,建立空间句法评价模型井进行现状分析,运用对比分析法,比较一环内旧住区道路开放前后模型的变化情况,选出对比显著的不同区域进行小尺度模型分析,针对分析结果和交通现状提出确切的住区道路开放评价,以改善城市交通现状问题。  相似文献   
2.
山地小城镇避震疏散通道震后连通 性直接关系到受灾群众能否安全转移、救灾 工作能否顺利展开。本文以地震高发的滇西 山地小城镇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县城(下称 耿马县城)为研究对象,以沿街建筑易损性 灰色度评价测算各路段的连通概率值,分析 在不同地震烈度下避震疏散通道的连通性。 研究表明:耿马县城发生地震烈度为7度及 以下地震灾害时,整体避震疏散通道网络连 通度较好,随着地震烈度的增大,避震疏散 通道网络连通度下降,甚至有部分避震疏散 通道不能连通。因此,在地震灾害发生前, 应进行避震疏散通道的连通性的评估,并根 据评价结果有效布置救灾物资,加固改造连 通性差的避震疏散通道。  相似文献   
3.
风险社会与弹性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翟国方(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组委会介绍这次论坛的背景和主办目的。最近国内外灾害频发,造成了巨大损失。国内有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今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的爆炸事件等等,国外像日本2011年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均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小学生避震疏散重要性的 提高,为了迅速了解一个学校的有效容灾面 积及其能够承载的避灾人口,依据我国有关 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的规范和标准,逐项分 析影响其容灾能力的各项空间,计算出不同 规模中小学校园内各项用地的面积及占比, 从而得出我国中小学校园室外空间作为避灾 空间的有效容灾面积系数。对耿马、剑川、 绿春三个县城的中小学实例进行对比分析, 综合分析了实例与标准有效容灾面积系数 存在偏差的原因,主要在于可用绿地面积偏 小、体育活动面积比例偏小、建筑占地比例 偏大。  相似文献   
5.
吸附由于其高效、低成本、易操作等特点,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之一。废水成分复杂,尤其是存在的背景离子会通过改变吸附剂和吸附质的相互作用影响有机物的吸附效果,造成主要吸附机制难以确认、吸附条件难以优化等问题。因此,研究离子强度对废水中有机物吸附性能的影响是提高吸附处理废水效果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吸附剂种类进行分类,阐述了在最常见氯化钠盐存在条件下钠离子和氯离子对于各类吸附剂吸附分离废水中有机物的影响,总结了各个研究者对此所做的研究,并以此展望了在离子存在条件下吸附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发展,指出开发新型、高效、经济、绿色、环保的吸附剂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极端气候暴露了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安全与灾害防护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编辑部以“治水”为切入点,请了行业内9位专家,共同探讨极端气候背景下的城乡建设应对思路与策略。冷红从如何更好地应对未来全球的气候变化,在“减缓” 和“适应”这两条气候变化的路径中,认为“适应”路径在当前显得更加紧迫。应当充分发挥规划学科的作用,深入开展气候适应性规划的研究和探索,提出在规划领域应重点关注四个方面:深入开展极端暴雨的灾害预测模拟和空间风险识别研究;合理规划城乡人居环境中的水生态空间;加强极端暴雨来临时的城市应急治理响应;积极面向公众开展防灾避险的宣传。陈天等着眼于水资源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尝试从编制体系、管理体系与技术体系方面,对基于“城水耦合”理念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展开讨论。如何科学应对国内外极端气候频繁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翟国方指出提升国土空间韧性是应对极端气候灾害的有效方式,而建设洪涝韧性城市需要处理好各种关系。我国洪涝灾害韧性城市建设方面的主要问题,需要顶层的统一规划设计,尤其是要高度重视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的系统编制。蔡云楠等认为从城市气候图到气候适应性规划是城市规划对于气候变化的技术响应,探索气候适应性规划的原则与策略,具有科学指引城市建设韧性发展的意义。为面对城市未来发展中更大的挑战,建议把气候适应性理念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王培茗等围绕极端气候背景下,我国山地城镇和乡村位于水库下游的“头顶一碗水”的普遍现象,基于对水库下游洪水灾害和洪灾避险路线评估的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对水库下游城镇或乡村的安全策略。吴庆洲围绕现代城市暴雨后防涝治理提出两点:一是通过行洪河道的建设和湖池的开挖,以改善和提高城市水系的调蓄能力,二是建设好大、小排水排涝系统,综合达到较高的排水防涝标准;并从人为原因方面提出应做好城市防洪涝的预警和管理,通过这三条对策,以减少洪涝灾害所带来的破坏和造成的损失。王思思谈论了城市蓝绿基础设施在应对洪涝灾害中的重要作用和实施策略,以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和北京东方太阳城居住社区两个项目,展示了如何在新城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将蓝绿基础设施与城市用地布局和开发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了较好的雨洪调蓄效果和较高的综合效益;并且提出即使在已建成区,“见缝插针”似的提升城市蓝绿空间的比例和功能效益,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黄国如在当前全球气候环境剧变,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探讨城市暴雨内涝防控与应急体系建设,在防控技术的工程措施方面,大力推荐海绵城市的建设;在非工程措施方面,认为应着力提高城市暴雨内涝预警预报水平,加强极端暴雨情景下的应急体系建设。赵宪尧以郑州京广路南北隧道等城市长大道路隧道为对象,对极端气候背景下城市地下建筑物安全风险防范问题,提出以交通流理论为基础,以微观交通仿真为手段,研究不同类型、不同长度、不同交通流特征条件下,水、火、爆不同极端背景下道路隧道的安全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着重论述了长大隧道设置应急车道的必要性和适用方式以及现行相关规范条文的不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耕地资源有限,云南省城镇建设将以利用山地环境为主。从山地环境下住宅类绿色建筑的选址、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高效利用三个方面探讨了评价指标会面临的问题,并探索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引言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且灾害多发的国家,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各类人为灾害都较为频繁,这些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已经有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尽管城市建筑及设施较乡村更为坚固,但由于城市人员密集,一旦遭遇灾害,人员伤亡及损失往往更为巨大,如1923年的日本关东大地震、1976年的中国唐山大地震,伤亡  相似文献   
9.
正我先介绍一下今天学术对话的背景。首先,我国自然灾害形势是非常严重的。2016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既有洪涝灾害,也有台风、泥石流灾害,当然去年幸运的是没有地震,但也对经济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今年十大自然灾害事件还没评出来,但2017年6月24日四川阿坝的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的山体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