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山地小城镇避震疏散通道震后连通 性直接关系到受灾群众能否安全转移、救灾 工作能否顺利展开。本文以地震高发的滇西 山地小城镇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县城(下称 耿马县城)为研究对象,以沿街建筑易损性 灰色度评价测算各路段的连通概率值,分析 在不同地震烈度下避震疏散通道的连通性。 研究表明:耿马县城发生地震烈度为7度及 以下地震灾害时,整体避震疏散通道网络连 通度较好,随着地震烈度的增大,避震疏散 通道网络连通度下降,甚至有部分避震疏散 通道不能连通。因此,在地震灾害发生前, 应进行避震疏散通道的连通性的评估,并根 据评价结果有效布置救灾物资,加固改造连 通性差的避震疏散通道。  相似文献   
2.
选取昆明市东川区为研究对象,以结构性危险概率、 功能性危险概率评估地震次生火灾的危险性,引入重大危险源修 正系数后,建立单体建筑震后次生火灾起火概率模型,通过Arc- GIS 平台进行图像、数据分析,评估东川城区建筑地震次生火灾 风险等级。研究表明以框架、砖混结构建筑为主的新城区、中心城 区,建筑密度低、抗震等级高,次生火灾风险低,而以砖砌、土木结 构建筑为主的老城区、边缘行政村,建筑密度大、抗震等级低,次生 火灾风险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