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建筑科学   17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归纳了规范公布以来所提出的一些共性问题,从规范执行的角度加以解释,可供有关施工质量验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徐有邻 《混凝土》1993,(2):3-11
本文介绍了根据新标准进行结构性能试验的各种具体问题,包括试验加载方案的制定,试验观察量测和判断等。本文可作为预制构件生产、检验、质量监督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TestandStudyonStructuralPropertyofGRCConcreteLaminatedPlate(2)6GRC叠合板反向加载试验6.1试验方案实际工程中,如在支座处配负弯矩筋按连续板考虑,则弯矩可以减少,变形裂缝等都可以得到改善,为此进行了GRC叠合板反向加载试验。试件C-1,长3.OOm,混凝土强度入一33.5N/mm’,配负弯矩I级钢筋3#12,还布置了正筋、拉结箍筋和板面横筋。试件反置跨中集中荷载,跨度l—2.gOm。同样测量挠度、裂缝和应变,并对承载力和破坏状态作出分析。6.2挠度和裂缝试验板的加载挠度曲线如图8所示,所加集中荷载等效成均市荷载。加…  相似文献   
4.
徐有邻  朱爱萍  黄小坤 《建筑结构》2011,(12):129-133,121
简述了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概念、特点以及本次规范修订内容的调整。抗震设计包括确定结构方案、地震作用以及构件的抗震设计,本规范反映后一部分内容。抗震设计强调概念设计,在静力设计的基础上,按抗震等级提出要求,并考虑构件抗震破坏的特点进行承载力设计,避免剪切、压溃等引起的非延性破坏;并通过截面控制条件、承载力计算系数调整及配...  相似文献   
5.
我国HRB400(Ⅲ)级钢筋生产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均已具备生产的HRB400(Ⅲ)级钢筋的能力,其中不少已能生产直径为6~10mm的细钢筋及50mm的粗钢筋,且质量稳定,与原Ⅱ级钢筋价格差已不足200元/t。现将2000年7月对部分钢铁公司生产的HRB400(Ⅲ)级钢筋质量情况调查结果介绍如下。HRB400(Ⅲ)级钢筋性能统计表1企业名称直径(mm)组数屈服强度σy(MPa)极限强度σb(MPa)伸长率(%)δ5δgt强屈比σb/σy超强比σy/fy首钢6~40170456621261-13621140承钢12~4093047864218912913431195唐钢6~2590045363829015314081131宝钢20~40100474623227-1314118…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住宅楼盖结构形式的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传统预制装配式楼盖以及近期现浇楼盖的特性及弱点 ,提出发展高效预应力预制装配式或半预制半现浇叠合式楼盖是适应大开间住宅的途径之一。依靠技术进步实现结构形式的更新是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对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检验结构实体的理解与探讨”一文,本刊特请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主要起草人徐有邻教授进行审阅。徐教授将作者论述的问题与建议同该规范组部分成员进行讨论,并提出审阅意见。为了使各单位更好地理解、执行该规范,本刊特刊登出此文的审阅意见。  相似文献   
8.
9.
针对"混凝土强度"观念的各种误解,对有关混凝土强度各种术语的含义及背景做出了明确的解释和澄清;并对混凝土"标准养护强度"的代表性以及"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的实质进行了对比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对采用同条件强度检验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的技术背景和方法做出了说明,并对完善检测、验收方法提出了改进建议。还对其他测强方法的原理作了简单介绍,进行评价并提出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混凝土结构理论及规范从无到有,经历了从照搬、模仿到自主编制的过程。早期引用原苏联规范,后来改用安全系数法设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围绕规范修订,组织进行了六批系统的试验研究,奠定了我国现代混凝土结构理论的基础,并成为历次规范修订的依据。GBJ 10—89规范全面确定了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基本模式;GB 50010—2002规范开始从构件计算向结构设计过渡;新修订的GB 50010—2010规范有效地提高了构件的抗力、增加了结构的耐久性及抗灾性能、补充了既有结构设计的原则,提升了我国混凝土结构的总体安全水平,通过采用高强钢筋,使材料消耗与上一版规范规定相比基本持平或有所下降。简要介绍了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提出了今后混凝土结构试验及科研的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