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7篇
建筑科学   18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 《风景园林》2019,26(8):8-19
由于人类体验自然的渴望日益增长,在政治和实践层面,在城市中提供接触自然的机会显得越来越必要。关于“城市荒野”的思想和规划旨在提供一种特殊的自然体验。鉴于不同荒野思想之间存在冲突,风景园林师必须设法了解已有的荒野认知及其含义。通过 3 个荒野类别—“未知荒野”“特定荒野”和“过程荒野”,探讨发展千年的荒野理念,并提出“殖民化”(colonisations)概念作为理解荒野理念发展的一个关键。自然过程伴随着动植物对空间的殖民,而人类进入和占有空间的殖民过程则包含生理、心理和精神 3 个层面的内容。空间命名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精神和象征意味的殖民化形式。例如,人类在城市中发现野生植被,称其为“野性自然”或“城市荒野”。然而,如今大多数(尤其官方)的荒野定义中均排除了人类干扰:一旦被殖民,真正的荒野就不复存在。科学研究对自然过程的殖民化已取得很多成果,但对于人类有关自然和荒野的认知和态度了解并不多。对于风景园林师来说,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如何“基于自然进行设计和建造”,对创造令人满意的景观也非常重要。探讨与“城市荒野”有关的论述、规划和设计观点及思想。 由于人类体验自然的渴望日益增长,在政治和实践层面,在城市中提供接触自然的机会显得越来越必要。关于“城市荒野”的思想和规划旨在提供一种特殊的自然体验。鉴于不同荒野思想之间存在冲突,风景园林师必须设法了解已有的荒野认知及其含义。通过 3 个荒野类别—“未知荒野”“特定荒野”和“过程荒野”,探讨发展千年的荒野理念,并提出“殖民化”(colonisations)概念作为理解荒野理念发展的一个关键。自然过程伴随着动植物对空间的殖民,而人类进入和占有空间的殖民过程则包含生理、心理和精神 3 个层面的内容。空间命名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精神和象征意味的殖民化形式。例如,人类在城市中发现野生植被,称其为“野性自然”或“城市荒野”。然而,如今大多数(尤其官方)的荒野定义中均排除了人类干扰:一旦被殖民,真正的荒野就不复存在。科学研究对自然过程的殖民化已取得很多成果,但对于人类有关自然和荒野的认知和态度了解并不多。对于风景园林师来说,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如何“基于自然进行设计和建造”,对创造令人满意的景观也非常重要。探讨与“城市荒野”有关的论述、规划和设计观点及思想。  相似文献   
2.
编辑语:此方案大胆的设想令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其系统使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的方式,又为我们展现了当代风景园林学生在传统中寻求现代设计方式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作品所提出的风景园林设计与公共交通系统融合的概念,无疑是可行,且值得期待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已进入关键时期,如何在实践与技术层面整合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中国独特性的风景遗产如何在新的保护地体系中得到妥善保护亟须加以研究。分析风景遗产在中国传统自然观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并研究风景遗产保护制度的历史经验和现状问题。研究表明风景遗产是中国自然保护地的核心保护对象,应当将其纳入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加以保护。并提出几点建议:1)科学确立风景遗产评价体系;2)将具有国家代表性的风景遗产纳入国家公园;3)在不降低保护级别的前提下,采取适合风景遗产的管理方法;4)基于风景区制度进一步完善风景遗产管理制度等。为中国自然保护体系如何整合风景遗产的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锐  王应临 《中国园林》2012,28(3):34-37
基于在《四部丛刊》中对"风景"一词的检索工作,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了"风景"在四部分类、不同体裁、各个朝代的使用特征和发展演变趋势,对该词的语义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风景"的使用频率与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有紧密的关系,随时间发展其使用的频率增加,体裁更加广泛。"风景"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来源于当时的文学作品对于景物描写的重视。最初的词义是"风光景物",其后不断发展变化。最后结合时代背景和需求,对于"风景"一词的未来含义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王应临 《风景园林》2013,(4):156-156
最近两个月,微博上一批网友和其他网络媒体均把"北京什刹海地区"与"改造"、"拆迁"、"商业开发"等醒目的字眼联系在一起,再一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热议。尽管已有政府相关机构人员出面澄清了媒体信息的欠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自然保护地体系等多项改革均进入关键时期,全国各地正全面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的核验和划定工作。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相互关系成为红线划定的难点,相关研究亟须开展。通过对相关政策文件的文本分析,研究生态保护红线的内涵演变、发展特点,以及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相互关系,提出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红线相互关系的2种模式,即包含模式和交错模式,并认为交错模式更能充分发挥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2种体制在保护最重要和最美丽国土空间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针对当前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提出2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2年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的第40周年,也是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走过的第27年。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也面临艰巨的挑战。回顾了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历程,将其初步划分为起步、演进和深化3个阶段进行分析;其后从法律法规、管理体系、管理规划、科学研究和地方发展等几个方面对自然与混合遗产保护管理的经验与挑战进行了论述;最后,结合国际趋势对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事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信息     
<正>综合资讯ASLA暑期实习开放申请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正在招聘一名全职暑期交流实习生。实习生的工作包括研究和更新ASLA可持续设计资源指南,更新网站Designing Our Future:Sustainable Landscapes上的内容,并且每周在The Dirt blog上撰写与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的文章。实习10周,实习也可获得学分。实习生在ASLA工作时间安排有弹性,但必须在ASLA总部实习。申请方式:请将求职信、简历、两份写作示例发送至aklages@asla.org,申请截止日期:2015年3月27日。更多有关实习信息详见网站。  相似文献   
9.
王应临 《风景园林》2022,29(3):129-135
"曲水流觞"是中国历代文人心中理想山水环境的代名词。分析历代传世兰亭图像演变,并结合兰亭考古研究,进一步探讨兰亭图中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曲水流觞"山水意象特征。研究发现:(1)历代兰亭图的图绘重心从人物转移到山水,其构图在四段落图式基础上进行传承和创新;(2)现实世界中的兰亭几经变迁,从毫无人为干扰的自然环境演变成人工意味浓厚的纪念性园林。在历代兰亭图中,曲水流觞之地始终都处在自然山水之间,通过一或两座亭阁增添人工意趣,保持了在自然山水环境中进行极为有限人工建设的基本思想。从绘画的角度为以"曲水流觞"山水意象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理想游憩山水环境研究进行了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
霍尔托巴吉地区景观风貌保持着历经数千年的清晰完整的传统土地利用形式印迹,显示出人与自然和谐的互动关系。霍尔托巴吉地区的草原原本是野马和野牛的天然牧场,自青铜时代起,人类开始在此从事放牧业。目前当地农民及其公司拥有这块平坦的土地,将其作为当地牲畜的牧场。在法令和合约中规定了可持续土地利用的相关条文,这些条文由国家公园局和农民一起制定。除了放牧等日常管理活动,国家公园局还开展栖息地管理和景观修复工程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