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0篇
水利工程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村镇给水排水产品专项标准体系是村镇基础设施标准体系的组成和专项部分,目标是为指导规范村镇给水排水产品标准的编制与发展,引导规范村镇给水排水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文章研究了国内外村镇给水排水产品标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阐述了我国给水排水产品标准的编制方向,并形成了村镇产品标准体系框图和体系表。  相似文献   
2.
消落带土壤全氮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开氏法和过硫酸钾消化法对24个消落带土壤样品全氮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开氏法测定全氮的结果不包括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因而开氏法测定结果均低于过硫酸钾消化法;2种方法之间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8(sig < 0.01);过硫酸钾消化法操作简单、成本低、速度快、测定结果更可靠,可以代替开氏法进行消落带土壤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在北小河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一级强化处理工程设计规模为2×104m3/d,采用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介绍了一级强化处理的工艺流程、主要处理系统设计及运行效果,并对超磁分离水体净化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作为物化处理的一项新技术,以其泥水分离速度快、占地省、处理水量大、运行成本低等优势逐渐受到业界的关注,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污水厂硝化液内回流通常采用浆叶泵,因安装台数有限间接地限制了回流比的调节幅度,当水质波动较大时难以实现精确回流。气提式回流通过改变气升管组数即可实现回流比的多工况精确调节,对污水厂节能降耗意义显著。本试验模拟研究污水厂内回流工况下,通气量q、管长L和管径d对气提泵提升性能斜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气提泵扬水能力Q与通气量q的拟合曲线呈近似抛物线,越过峰值后气提泵效率显著下降; 增大淹没比有利于增大扬水量,淹没比-扬水量曲线DN100的比DN80大; 在工程应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小长径比($\frac{L}{D} \le 50$)的管长和管径的配比; 淹没比在0.7、0.75、0.8、0.85和0.9时,升力效率曲线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加而持续下降,效率随着淹没率的增加而下降。最后,通过建立fluent模型进行验证,得出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证明实验结果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5.
单级自养脱氮生物膜SBR工艺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于生物膜SBR反应器中接种普通好氧活性污泥和厌氧污泥,在温度为(30±2)℃、pH值为7.5~8.5、DO值为0.8~1.0 mg/L和HRT为24 h的条件下,进行了处理中低浓度氨氮(60~120 mg/L)废水的单级自养脱氮工艺的启动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污泥驯化期、亚硝化选择期和污泥适应期三个较为典型的阶段后,亚硝化率达到了77%,脱氮能力为40%。异养菌被淘汰而自养型细菌开始富集时的特征污泥絮体为杆状,而稳定的亚硝化系统建立并具一定自养脱氮功能时的特征污泥絮体则呈花瓣状。  相似文献   
6.
以大管径气提装置为研究对象,以常温清水为提升介质,测试了长度6m,内径95mm扬水管,在多种工况下的扬水性能。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研究了大管径气提装置的主要流形特征,验证了Golan流形分界方程在大管径流形判断中的实用性。从气水两相流的角度,综合分析了大管径气提装置的气体当量速度、液体当量速度、滑移速度、淹没比及提升效率的相互关系,得出了大管径气提装置运行性能变化规律,提出了大管径气提装置的关键性能参数的合理取值。  相似文献   
7.
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地域和维管水平与城市水厂不同,消毒方式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原水水质、原料运输与运行维护等因素合理选择,本文以四川某8000m。/d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为例,对液氯、二氧化氯、次氯酸钠和臭氧四类消毒工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1)根据消毒工艺消毒副产物(DBPs)的毒理学和病理学研究成果,有机污染严重的水质采用“二氧化氯预消毒+氯胺后消毒”对控制前驱物THMFP和DBPs较有利,为控制CL2一二氧化氯的投加量一般不宜超过2mg/L;(2)测算了四类消毒工艺的成本,电解次氯酸钠与二氧化氯成本约0.03元/m3,介于传统液氯与臭氧消毒之间;(3)因地域交通特点农村水厂采用原料采购方便、安全的电解法制次氯酸钠消毒工艺具有特定优势,在原水有机污染不严重时采用电解法制次氯酸钠是传统液氯消毒的优良替代方案。最后指出,优化与组合各类消毒工艺对控制消毒副产物影响、降低成本负担和克服管理水平短板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现“建得起、用得起”。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市污水截流井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污水截流工程在各地的大量开展,污水截流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附属构筑物。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常用的几种标准型截流井,最后重点介绍了几种国内外在具体工程中得到了不断应用与推广的新型截流井。  相似文献   
9.
罗本福  杨曦 《水处理技术》2012,38(12):54-56
在饮用水水源污染仍呈加剧状态,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逐步提高的背景下,传统制水工艺难以满足对"两虫"、难降解类农药指标、微囊藻毒素LR等的达标处理,以臭氧-活性炭为主的深度处理将是未来我国自来水厂的发展趋势。结合工程案例,系统介绍了臭氧发生系统的设计参数取值、基本运行成本分析,提出:(1)臭氧设计规模≥60 kg/h采用空气源作为气源才显现经济型,规模<60 kg/h优先选用液氧作为气源;(2)臭氧发生系统"耗电功率+液氧耗量"综合费用的最优设计浓度为质量分数CO3=10%;(3)臭氧发生器产量反比于冷却水温T,臭氧发生器冷却系统中水泵流量、功率配置应按夏季最不利温度条件下计算;(4)采用臭氧系统相较常规工艺增加的运行成本在0.056~0.11元/m3左右。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低浓度含氟工业废水处理厂深度除氟至1.5 mg/L的需求,充分利用CaCl2和废水处理厂内PAC、PAM等常规混凝剂及投加设施,考察在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前端与尾端分别采用化学沉淀法除氟、一级/两级化学絮凝沉淀法除氟的效能。结果表明:化学沉淀法不适合处理低浓度含氟废水,投加200 mg/LCaCl2仅能将[F-]由10 mg/L降至6.8 mg/L;一级化学混凝沉淀法采用120 mg/LCaCl2+600 mg/L PAC+3 mg/L PAM组合投加,能将[F-]由10 mg/L降至3.8 mg/L;两级化学混凝沉淀工艺的除氟效率明显优于一级,将120 mg/L CaCl2+600 mg/L PAC+3 mg/L PAM按1:1分两段投加时,能将[F-]由10 mg/L降至1.38 mg/L,可达到深度除氟的目标浓度1.5 mg/L。研究可为含氟工业废水处理项目提供深度除氟工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