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8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52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底集输管道广泛应用于海洋石油工业,已经成为连续输送大量油(气)最经济、最可靠、最安全、最快捷的运输方式,如果海底油气集输管道发生泄漏,不仅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而且还可能会对海洋环境造成威胁,甚至影响作业公司在国际上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双菌种固态发酵酱渣生产蛋白质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以酱渣为主要原料微生物固态发酵生产蛋白质饲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黑曲霉、假丝酵母组合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酱渣90g、麸皮10g、尿素0.8g、KH2PO4 0.6g,培养基厚度约为2cm,接种量为10%,自然pH值,含水量65%-70%,发酵温度为28℃。酱渣经黑曲霉和假丝酵母组合菌种发酵2d后,粗蛋白质含量从17.28%提高到25.79%,粗纤维从16.45%下降到13.68%。同时产品的氨基酸总量比原物料提高了44.66%。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水下采油树设计进行输入,更好的进行水下采油树的详细设计和安装方案的设计,本文采用结合预调研和进行现场船舶调研的方式,对南海深水项目番禺35-2/35—1气田水下采油树的作业支持船舶的预调研和船舶调研过程和结果进行了研究,得到使用海洋石油706通过钢丝吊装从舷边安装番禺35—2/1水下采油树,南海五号作为完井作业支持船舶的方案。结论认为进行水下采油树的设计,必须有水下采油树安装/完井支持船舶的各种界面技术参数和吊装能力作为输入。船舶调研的数据和调研结果可能影响/改变水下采油树作业支持船舶的选择。在进行水下采油树作业支持船舶预调研的基础上,应及早准备现场船舶调研的内容,并尽早进行船舶调研,锁定所需的船舶资源。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利用三代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天然池塘生境鳙鱼肠道菌群特征,并从中分离潜在益生菌。该生境鳙鱼肠道菌群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10.28%)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1.47%)为主。在属水平上,以未命名菌属ZOR006(21.63%)、严格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10.84%)、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10.34%)、类梭菌属(Paeniclostridium,9.63%)、甲基孢囊菌属(Methylocystis,8.74%)为主。为分离到既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又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鳙鱼源芽孢杆菌(Bacillus),对从该生境鳙鱼肠道中分离的菌株进行产酶、抑菌等功能相关益生特性试验。试验共分离出3株细菌,YB6、YB42和YB56,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其分别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strain)、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 strain)和解淀粉酶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train)。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均具有良好的产胞外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及抑制病原菌的能力,可以作为促消化和病原拮抗益生菌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分别考察基于絮凝素和凝集素2种不同展示系统,展示有外源脂肪酶CALB(Candidan Antarctica lipase B)的重组展示酵母的展示酶活、上清酶活,发现毕赤酵母作为宿主在外源脂肪酶展示过程会分泌目的蛋白至上清中,引起"外泄",进一步通过重组展示酵母外源蛋白鉴定、外源蛋白去糖基化、发酵过程中蛋白变化趋势观察,表明基于絮凝素系统的非共价锚定是引起展示过程中蛋白外泄比例过高的主要原因,研究为实现脂肪酶在毕赤酵母细胞的高效展示进而提高展示酶的催化效率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酵母耐性评价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酿造酵母对发酵中所形成胁迫的耐受能力是乙醇工业生产中酵母菌株所应具备的重要特性。为了筛选和评价具有胁迫耐受能力的乙醇发酵生产酵母菌株,需要建立通用的实验方法。文中通过比较耐性生长曲线、点滴试验和杜氏管产气3种方法,来评价4株酿造酵母的耐渗性能、耐乙醇性能及耐温性能。结果表明,评价体系下4株酵母耐渗性与耐温性体现了相似的趋势;在耐乙醇性能评价试验中,点滴试验评价与耐性生长曲线评价结果拟合度较高,而杜氏管产气作为酵母耐性评价的方法实验中未能得到很好的规律,其可靠性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业协会现状以及与国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行业协会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与国外协会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光学活性仲醇是合成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原料和关键中间体,微生物细胞表面展示酶在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制备生化产品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性。研究了黑曲霉表面展示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B,CALB)制备的全细胞催化剂(AN-CALB)动力学拆分仲醇的催化性能。以2-辛醇作为反应底物,研究了酰基供体、2-辛醇与乙酸异丙烯酯物质的量比、AN-CALB添加量、水活度、温度及溶剂对AN-CALB催化2-辛醇拆分的影响,确定最优反应条件为:以乙酸异丙烯酯为酰基供体、2-辛醇与乙酸异丙烯酯物质的量比1∶1、AN-CALB添加量50 g·L-1、水活度0.11、温度45℃、以甲苯为溶剂,在此条件下,反应12 h的底物转化率达47.4%,eep值为99.6%,E值大于600。在最优反应条件下,AN-CALB对8种仲醇均表现出较好的拆分效果,底物转化率最高接近50%。该研究为仲醇动力学拆分提供了新的催化剂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构建经密码子优化后的UDP-糖基转移酶UGT76G1和蔗糖合成酶AtSUS基因的重组毕赤酵母菌株GS115/p PIC9KUGT/p PICZA-At SUS,实现双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胞内共表达。利用共表达菌株作为全细胞催化剂在体外进行催化反应,可成功将ST转化为RA,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最适反应温度、反应p H、底物UDP浓度与底物蔗糖浓度条件进行优化。重组菌株经甲醇诱导,对不同发酵时间菌体的催化能力进行探究,确定发酵120 h菌体催化能力最佳,RA产量为0.58 mg/mL。对共表达菌株催化体系中全细胞催化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催化体系为:反应pH 7.0,UDP浓度1 mM,蔗糖浓度70 mM,MgCl_2浓度3 mM,ST浓度10 mg/mL,将OD_(600)为30的细胞与上述体系混合后在最适温度45℃下,200 r/min反应15 h,重组菌可将10 mg/mL ST转化为7.46 mg/mL RA,为RA酶法生物合成及其产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将经密码子优化的皱褶假丝酵母脂肪酶(Candida rugosa lipase) CRL1基因克隆到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HKA,构建得到重组菌株GS115/pHKA-CRL1;经摇瓶发酵并结合甲醇诱导120 h处理,该菌株对底物对硝基苯酚丁酯(p NPB)的水解活力达到39.73 U/mL。通过对AOX1启动子和α分泌信号肽同时进行改造,进一步获得重组菌株GS115/pHKA-AOX1m/αm-CRL1,其脂肪酶活力提高达到63.63 U/mL。发酵液上清液经超滤浓缩、硫酸铵沉淀后,再经脱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处理,获得纯化的重组CRL1。该纯化工艺的纯化倍数为5.41倍,回收率为33.81%。而纯化重组CRL1的比酶活为984.5U/mg。重组CRL1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7.5;经40℃保温6 h,仍保留52.99%的相对活力;在偏酸性环境中较为稳定。以摇瓶发酵、真空冷冻干燥后的重组CRL1为催化剂,在无溶剂体系中催化合成维生素E醋酸酯,在最适反应条件下(200 mg D-α-生育酚、1 mL乙酸酐、100 mg CRL1、反应温度60℃、转速200 r/min、反应时间9 h),D-α-生育酚的转化率在97.0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