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8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红曲红色素光稳定性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市售红曲红色素粉进行了分离,得到红色色素、桔红色色素和黄色色素,其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90±5nm,374±5nm/490±5nm,367±5nm。在固定光源、固定照射距离的条件下对红色色素的光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确定出了最适合的初始光照色素浓度为0.01%(吸光度为1.089),最适合的色素液厚度为4.5mm,光照1h红色素的保存率为35%。  相似文献   
2.
鸡蛋壳制备乳酸钙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对鸡蛋壳制备乳酸钙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鸡蛋壳在900℃下灰化110min,4g灰分加水50ml制成石灰乳,石灰乳中加入13mol/L乳酸14ml发生中和反应,经过滤、结晶、过滤后干燥制得白色粉末产品。产率为75.6%,乳酸钙含量为88.1%。  相似文献   
3.
酶法水解甘薯提取三种紫甘薯色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俗称地瓜,是我国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丰富营养价值,是我国人民喜爱的粮、菜兼用,物美价廉大众食品。自19世纪中期第一个人工合成有机色素问世以来,合成色素被大量应用于食品工业中,此后,由于合成色素安全性受到质疑,并确认部分合成色素具有潜在致畸、致癌及其它毒副作用,人们便把注意力转向天然色素。甘薯经冷冻、打浆、加酶、离心、浓缩、酒精沉淀等过程可得到甘薯色素,最适酶解条件为:α-淀粉酶添加量200U/mL,温度40℃,pH5,酶解时间20min;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添加会破坏紫甘薯色素,碱性条件下紫甘薯色素会分解;酶法水解三种紫甘薯色素提取率分别为:美国黑薯1.25%,德国黑薯0.82%,花心薯1.09%。  相似文献   
4.
酶法水解不同品种甘薯制备甘薯多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经酶解、高温糊化、离心分离、酒精沉淀等工艺制备甘薯多糖。研究结果表明,经酶解后甘薯液在30℃、甘薯液酒精度达81.2度时沉淀,甘薯多糖沉淀最多。在此条件下,不同品种甘薯多糖制备率分别为:苏薯8号0.87%;日本黄薯0.73%;京薯6号1.88%;香蕉薯1.77%;金海2号1.58%;水果薯2.57%;美国黑薯2.41%;德国黑薯3.59%;花心薯1.24%。其中德国黑薯甘薯多糖制备率最高,是宜于制备甘薯多糖品种。  相似文献   
5.
梅菜扣肉工业化生产的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梅菜扣肉工业化生产的加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6.
红曲红色素的光褪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紫外灯照射一种红曲红色素的水溶液至无色,采用质谱和核磁图谱分析,鉴定其褪色后物质的分子式为C31H45NO10、C15H24O5、C16H21NO5,根据光化学理论分析,提出了这种红曲红素的光褪色机理。  相似文献   
7.
DPPH法研究不同品种甘薯抗性淀粉抗氧化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实验采取DPPH方法研究不同品种甘薯抗性淀粉在浓度、温度、离子等因素影响下抗氧化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甘薯抗性淀粉抗氧化性具有明显差别,在最佳浓度条件下,苏薯八号、日本黄薯、京薯六号、香蕉薯、金海二号、水果薯、美国黑薯、德国黑薯、花心薯抗性淀粉对DPPH自由基抑制率分别为:84.0%、91.4%、83.7%、78.1%、78.3%、78.3%、83.7%、98.2%、68.2%;在最佳温度条件下,苏薯八号、日本黄薯、京薯六号、香蕉薯、金海二号、水果薯、美国黑薯、德国黑薯、花心薯抗性淀粉对DPPH自由基抑制率分别为:62.3%、63.9%、58.8%、62.6%、67.7%、69.0%、79.1%、75.2%、60.6%;与Vc抗氧化性比较,德国黑薯抗氧化性最强,为Vc1.03倍。  相似文献   
8.
玉米须黄酮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体系、H2O2/Fe2+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对玉米须黄酮粗提物、乙酸乙酯与正丁醇萃取物的体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进行研究,并以芦丁的测定值为对照.试验结果为: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依次为:玉米须黄酮粗提物>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各试样达到最大清除率的浓度及清除率分别为:1、2、2g/L及93%、78%和71%;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依次为:玉米须黄酮粗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当试样浓度为20 g/L时,清除率达到最大,依次为92.04%、82.6%和56.5%;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依次为:玉米须黄酮粗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当试样的浓度为20g/L时,清除率达到最大,依次为94.8%、90%和58%.结果表明,各试样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效果优于芦丁的效果,玉米须黄酮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罗拉是纺织机械上的一个重要零件,其主要功能是牵引和喂入棉条,长径比16~22左右, 属于细长轴,要求具有足够的弯曲刚度。采用概率法计算,将载荷、尺寸、材料性能等参数视为随机变量,运用蒙特卡洛(Monte carlo)模拟法对罗拉弯曲刚度进行可靠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前期分离纯化出的10株红曲霉基础上,以18种液体培养基对10株红曲霉进行发酵培养,通过分光光度计和质谱分析仪测 定各发酵液中红曲色素和桔霉素含量,分析不同地区红曲霉的红曲色素和桔霉素的代谢特性,筛选出高产红曲色素低产桔霉素的 红曲霉菌株。 结果表明,产红曲色素最适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蛋白胨1%,其中新疆地区红曲霉所产红曲色素量最高,为 6.81×10-2 mg/mL;新疆地区红曲霉仅在18种培养基中的面筋碱性蛋白酶水解液+葡萄糖发酵液中产生了桔霉素,而红曲霉ZBX天津 在所有培养基发酵液中均未产生桔霉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