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5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原子能技术   1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低能离子束对拟南芥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不同生态型的拟南芥接受不同剂量、不同能量以及不同类型离子的注入,种子成苗率受到的影响程度的不同,选定适合于拟南芥诱变、转化的离子能量和剂量。然后结合RAPD方法检测了离子注入拟南芥种子在当代和后代中引起的变异情况,结果是离子束在当代中可引起DNA水平上丰富的变异,突变频率较高,并且某些变异条带可传递至后代。  相似文献   
3.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处理靛蓝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22株菌株,筛选得到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14株,其中FJ-7、FJ-15絮凝活性较高。将两株絮凝剂产生菌分别纯培养及以体积比1∶1比例混合培养,发现混合培养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优于各菌株的纯培养发酵液。利用此混合发酵液对靛蓝印染废水进行絮凝处理,考察了生物絮凝剂和助凝剂CaC l2的用量、废水pH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在混合菌发酵液和助凝剂CaC l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5%和4%、废水pH=8.0的最适脱色条件下,混合发酵液对靛蓝废水的脱色率可达87.2%。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脂肪酶在工业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脂肪酶是工业应用中很重要的一种酶。本文对目前微生物脂肪酶在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包括食品工业、纺织和化工工业、洗涤添加剂、废水处理添加剂、医药、造纸行业以及手性药物的合成等,并展望了脂肪酶的研究方向及前景。  相似文献   
5.
铝硅钛合金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电解铝硅钛中间合金为主要原料,熔炼与ZL101A合金成分基本相同的合金AST101,对比研究了AST101和ZL101A合金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在应力比R=0.1和0.5的试验条件下,AST101合金的抗疲劳裂纹扩展能力不如ZL101合金。金相分析表明,AST101合金的铁含量较高,在合金中形成了脆性针状富铁相,该相自身的断裂和与基体的脱粘促进了合金疲劳裂纹的扩展,此外,AST101合金的微观组织特性影响了疲劳裂纹的闭合程度,也降低了合金的抗疲劳裂纹扩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对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催化淀粉生成β 环糊精(β CD)的转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化最适pH为6.5~8.5;随底物浓度增加β CD生成量增多而转化率降低;酶用量在1000U.g-1淀粉较合适;5%甲苯及2%乙醇能显著提高β CD的转化率,以14%马铃薯淀粉为底物转化60h转化率较对照分别提高57.18%及28.36%;5%马铃薯淀粉加入10%乙醇转化24hr转化率可达57.97%.  相似文献   
7.
在相同固溶和时效条件下,选择3种不同温度的水对砂铸A356合金进行了淬火处理,并对这3种不同淬火态下的合金进行了拉伸及疲劳裂纹扩展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淬火介质温度的降低,淬火冷却速率提高,合金的强度增加,塑性下降;当应力比R较低时,淬火条件对合金门槛区的裂纹扩展有明显影响,降低淬火介质温度可以提高合金的疲劳裂纹扩展阻力。此外,不同淬火态合金的疲劳扩展均明显地表现出与应力比R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可以用裂纹闭合来说明。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静电加速器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采用PLC以及红外和光纤传输技术,将网络通信融入其中,研制出一套静电加速器自动化控制系统。在阐述该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干扰源的类型,对控制系统进行了抗干扰设计。在硬件方面,分别采取限制电晕针位置、使用浪涌电流吸收器、屏蔽、接地以及稳压措施;在软件设计方面,采取互锁保护、软限位、延时器以及诊断保护程序。这样,有效地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电磁兼容性。目前,该系统工作稳定,除偶尔丢失信号外,未见其它故障发生。  相似文献   
9.
氮离子注入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0 keV氮离子注入对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进行诱变选育,研究低能氮离子对微生物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FJ-7 菌株的存活率曲线为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经5x1015 ions·cm-2 N 注入诱变处理,最终获得一株絮凝活性高、遗传稳定性良好的突变株NIM-192.其发酵产絮凝剂曲线表明,突变株NIM-192的菌体生长速度稍慢于原始菌株,但其絮凝活性一直高于原始菌株,絮凝率比原始菌株提高了34.26%.这很可能是离子注入菌体后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使得菌体合成更多的絮凝剂,导致絮凝活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10.
Bacillussp.HA-1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10 L 发酵罐中,研究了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产生菌 Bacillus sp.HA-1的发酵规律,结果表明,在菌体对数增长期,发酵液溶氧处于较低状态,发酵液 pH 在对数增长前期持续下降,中期后回升,菌体产酶呈增长趋势;当菌体增长进入稳定期,发酵液溶氧迅速回升至初始状态,pH 也回升至起始值,菌体产酶接近峰值。根据发酵规律优化发酵工艺,通过有效增加菌体对数增长期发酵液溶氧,使菌株产酶到达高峰的时间缩短了 50%以上。应用该菌株在5 m~3生产罐中发酵,24 h 产酶水平达到6 800 I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