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38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几种新型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说明在我国开发应用新油源的重要性,主要对松籽油、元宝枫油、西红柿籽油、翅果油、红椒籽油、葡萄籽油、秋葵籽油和核桃油等的脂肪酸组成及作为食用油的特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马云肖 《四川粮油科技》1999,16(2):19-20,36
研究了镍催化油脂氢化过程中磁对选择性比(SR)的影响,在300奥斯特的交流磁场中的对芝麻油和大豆油进行氢化,得到的亚油酸选择性比(SR=K2/K3)和亚麻酸选择性比(SR=K1/K2)高于没有磁场下的氢化,这是因为镍颗粒质点的磁化减少了催化剂表面氢浓度。  相似文献   
3.
油脂在精炼过程中,在保证油品质量前提下,精炼率每提高0.5%,对于处理量30t/d的精炼车间而言,每天要多出成品油150kg.若油价按4元/kg计,则每天增收600元,一年按200个生产日计算,可增加收入12万元,可见提高油脂精炼率对厂家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脱酸是油脂精炼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工序,它不仅影响精炼成品油的质量,而且也是导致中性油损耗最大的一个环节.目前工业上最常用的脱酸方法为碱炼法.即采用碱来中和游离脂肪酸,使游离脂肪酸生成肥皂而从油中离析的一种精炼方法.一般用烧碱作中和剂.碱炼过程中中性油的损失主  相似文献   
4.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食用菜油大都为二级菜油,它不仅酸价高,色泽深,而且油性重、烟点低,食用性较差。对于生产二级菜油的工厂而言,大多采用间歇式精炼工艺及设备。能否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通过精炼工  相似文献   
5.
6.
利用大豆壳制备炭吸附剂,并将该吸附剂用于实验室大豆油的吸附研究中,在工业生产大豆油吸附脱色条件下,检验炭化大豆壳作为吸附剂对豆油中各微量组分的吸附能力。结果发现:磷脂,过氧化物和游离脂肪酸能被有效地从豆油中吸附除去,而该吸附剂对类胡萝卜素的吸附作用较小;炭化大豆壳对油中各组分的吸附具有竞争性,它对油中各组分的亲合程度的顺序是磷脂〉游离脂肪酸〉叶黄素。  相似文献   
7.
卧螺机,即卧式螺旋卸料沉降式离心机的简称.该设备具有分离因素高,去杂效果较好,适应范围广等特点,在中小型油厂中主要用于机榨毛油中油与悬浮杂质(即油渣)的分离.但由于一些厂家使用不当,常出现分离效果差、启动时机体振动大、传动部件损坏等故障,从而影响了生产.现笔者就卧螺机在分离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浅谈如下,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9.
阐明了棉籽混合油碱炼的优越性,着重介绍了目前我国棉籽混合油连续碱炼的工艺过程及主要操作,简要说明了该工艺采用主要设备的结构及应用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油脂吸附脱色剂──酸化稻壳灰马云肖油脂的脱色主要去除油脂中的天然色素如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从而使油品外观得以改善,提高油脂的质量。油脂脱色常用的方法为吸附法,它是利用某些对色素具有较强选择性作用的物质(吸附剂)来吸附除去油脂内的色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