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川藏高速公路建设以来发生了上百处崩塌灾害,对工程建设形成了极大的危害。通过选取5处特征各异、处治措施不同的崩塌危岩边坡实例,经地质分析,对崩塌的发生机制与工程防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川藏高速公路崩塌危岩的形成机制与有利的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活跃的地质构造活动,恶劣的气象水文条件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崩塌多发生于突出山脊的前缘,依据地质条件和变形破坏演变过程,其典型地质力学模式包括:倾倒式、滑移式、坠落式和滚落式四种;崩塌处治方案的确定应针对性的依据病害体的地质条件、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以及处治工期等进行综合确定。  相似文献   
2.
影响高速公路造价主要因素包括设计深度,以及建筑安装工程的快速上涨和造价人员的编制水平;造价控制措施更是关系到勘察设计、项目业主、行业主责权利。  相似文献   
3.
红黏土具有明显的干湿效应,工程敏感度高,工程性质差,常造成滑坡的成群分布。结合川东某高速公路发育的71处红黏土滑坡施工咨询成果,研究发现红黏土滑坡具有水敏感性高,滑坡体积相对较小,滑坡宽度与主轴之比L/m≥3的滑坡数量占比为74.7%,滑坡主轴长度与滑体厚度m/d≥3的滑坡数量占比为71.8%。滑面主要呈土岩界面型、同生圆弧型和大气影响直线型三类。并依据滑坡特征、变形原因,对红黏土滑坡采取的主要支挡、排水工程措施的应用特点进行了论述,并以成功治理的代表性工点对红黏土滑坡的处治方案进行了针对性说明,以期能对公路工程经过红黏土地区时的病害防治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