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以不同焊接热输入量对调质高强钢Q690D 进行焊接加工试验,研究不同焊接工艺下焊接接头的拉伸、冲击和弯曲性能.结果表明:当焊接热输入量在11~19 kJ/cm范围时,Q690D钢板的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在815~837 MPa之间,弯曲性能合格,焊缝附近位置-20℃冲击功≥84 J,各项焊接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能很好地...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高Ti微合金强化机制及控轧控冷工艺在500 MPa级别工程机械用钢板生产中的作用。通过高Ti微合金化成分设计、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工艺优化等措施,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不降低钢板韧性,得到理想的F+P组织,获得优良的力学性能,生产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3.
基于低锰及Cr-Mo-Ni-B成分体系设计,采取热连轧、横切、离线调质的工艺路线,实现了900 MPa级薄规格调质高强钢的稳定生产.通过光学显微镜、拉伸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对试验钢在不同卷曲温度和热轧、淬火、调质后的组织及性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试验钢在550℃温度卷曲后调质处理获得的强度比680℃温度卷曲后调质处理获得的强度度高13~20 MPa;热轧态试验钢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和粗大M-A岛等混合组织,淬火后组织为典型马氏体,回火后组织为均匀回火索氏体.在焊接热输入量为19 kJ/cm的焊接工艺下,调质钢焊接接头各项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恒温浸泡的标准试验方法,考察了4种不同合金体系船体钢在强酸性氯离子介质中的腐蚀行为,探讨了合金元素对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u和Ni对钢的耐蚀性有显著影响,随着Cu、Ni含量的增加,钢的耐蚀性逐渐提高,自腐蚀电位提高,电流密度显著降低,界面电荷传递电阻明显增大。Cu是提高钢在强酸性氯离子环境中耐蚀性的主要元素,其主要机理为其以再沉积颗粒(100~500nm)的方式在钢的表面富集,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该沉积颗粒钝化了钢基体,降低了钢的溶解速度。Ni元素在钢中的存在显著提高了钢的基体电位,降低了材料的腐蚀敏感性,但Ni元素在锈层中的富集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Q460C钢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过程以及转变产物的组织变化,为制定生产工艺提供参考依据。由Q460C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图)和不同冷却速率的显微组织可知,当冷却速率较低时,形成粗大的块状铁素体和珠光体;当冷却速率大于3℃/s时出现贝氏体,形态似针状铁素体,其形成温度在450~600℃;当冷却速率大于15℃/s时,发生马氏体转变,马氏体的转变点约为350℃。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Q550D钢板TMCP态不同温度的回火处理,研究了钢板的强度、延伸率、冲击性能、屈强比和金相组织随回火温度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上升,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屈强比呈上升趋势;在550~600℃附近存在韧塑性降低现象。  相似文献   
7.
孙电强  李玉谦  成慧梅  许伟 《轧钢》2019,36(1):41-43
研究了实际生产中不同冷却工艺下Q550D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及性能。主要研究了超快冷段冷速对钢板组织内低碳贝氏体形貌以及对应的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制定有效的冷却制度,提升了Q550D钢的热机械轧制性能合格率。  相似文献   
8.
有序介孔材料孔径均一,孔道排列有序,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在其制备过程中,模板剂的脱除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综述了模板剂的脱除方法,总结了已经出现的几种工艺,指出了脱除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及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基于SYSWELD软件平台,以新型NM500钢的多层多道对接接头为研究对象,开发一种考虑固态相变的“热-冶金-力学”耦合计算方法来模拟对接接头的温度场、组织体积百分数以及焊接残余应力。同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对接接头的显微组织,采用显微硬度计测量接头硬度分布,以及采用小孔法测量对接接头表面残余应力。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的比较表明:使用实际焊接热输入模拟得到的对接接头超过冶金熔点以上的温度区域与实际焊接接头熔化区吻合较好;纵向残余应力峰值位于紧邻热影响区的母材上,其值约为1 600 MPa,与母材的常温屈服极限相当;横向残余应力在焊缝厚度方向呈现“拉-压-拉”的分布形态。总体而言,数值模拟得到纵向及横向残余应力的大小及分布与试验测量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热-冶金-力学”耦合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探讨了NM500钢多层多道对接接头焊接残余应力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0.
在充分研究矿车用钢板HKY500D对抗拉强度、韧性、低温冲击等多项性能指标要求的基础上,采用"中碳、中锰、低硫磷、铌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原则,同时制定合理的工艺制度,确保了邯钢生产的矿车用钢板HKY500D的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标准和客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