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34篇
  免费   970篇
  国内免费   850篇
电工技术   981篇
综合类   1363篇
化学工业   1372篇
金属工艺   695篇
机械仪表   835篇
建筑科学   891篇
矿业工程   526篇
能源动力   251篇
轻工业   1391篇
水利工程   349篇
石油天然气   503篇
武器工业   258篇
无线电   1151篇
一般工业技术   771篇
冶金工业   548篇
原子能技术   190篇
自动化技术   147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343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452篇
  2014年   581篇
  2013年   755篇
  2012年   1063篇
  2011年   1158篇
  2010年   1059篇
  2009年   962篇
  2008年   1107篇
  2007年   1129篇
  2006年   899篇
  2005年   785篇
  2004年   525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e lead-free piezoelectric ceramics (Na.47Bi.47Ba.06)1-xCaxTiO3 (x?=?0, 0.01, 0.02, 0.03, 0.05, and 0.08, abbreviated as BNBTC/0, BNBTC/1, BNBTC/2, BNBTC/3, BNBTC/5, and BNBTC/8, respectively)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 The structure, electric conductivity, and dielectric, ferroelectric, and piezo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Ca2+-doped (Na.47Bi.47Ba.06)TiO3 ceramics were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The ceramics sintered at 1200?°C exhibit dense microstructures, having relative densities higher than 96%. The X-ray diffrac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ll ceramics have a pure perovskite structure. The mean grain sizes of the ceramics are related to the Ca2+ quantity. A small quantity of Ca2+ ions (x?≤?0.03) improves the piezoelectric and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s. The dielectric behavior of the samples is sensitive to the Ca2+ content and electric poling.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the (Na.47Bi.47Ba.06)TiO3 lead-free ceramics can be well tuned by varying the Ca2+ quantity.  相似文献   
2.
蒲凌杰    曾繁慧    汪培庄   《智能系统学报》2020,15(3):528-536
目前,基于因素空间理论的背景基提取算法计算过程复杂,初始化必须依赖各因素极值,基点数量提取冗余等原因,未能在应用中取得很好效果。为此,结合内点判别法和知识可继承、可扩展的思想,提出一种计算简单、初始化独立、基点数量小的改进的背景基提取算法。然后,利用改进的背景基提取算法构造出一种全新的数据分类算法-基点分类算法,基点分类算法以提取每一类样本的背景基为预测模型,再通过新定义的λ-背景基,优化预测模型。数值实验表明:基点分类算法原理简单、构造难度小、分类模型泛化能力强,预测能力准确率高,同时严格的模型限定区域又能为识别新类别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HEGF中CO井筒流动及扩散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高能气体压裂广泛的应用于低渗透油气田,可以有效清除近井地带由于钻井、射孔和各种措施造成的污染和堵塞,达到油气井增产、注水井增注的目的。但最近一些低渗透油气田却出现了频繁的CO气体中毒事件,给油田及员工带来巨大的损失。针对这一现象,运用现场数据以及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方法首次通过对CO气体流动、扩散等的综合研究,建立了CO井筒流动及大气扩散模型。同时,也考察了井筒压力、气油比、风速、气体泄放速率、大气稳定度等主要因素对CO气体扩散的影响。通过现场实例计算,证实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此项工作的完成为建立监控系统提供基础技术依据,同时对合理、有效的开发油气田以及煤层气的开发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高度集成并具有广泛通用性的视频图象信号采集系统。系统的开发采用了功能强大的视频解码芯片SAA7114H和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器件(FPGA),并考虑了在线编程的模式。文中给出了YUV色彩空间与RGB色彩空间的转换公式,经验证效果很好。在实际应用中,该系统作为前端图象采集部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微腔与腔量子电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光学微腔中原子之自发辐射与自由空间中原子的自发辐射有着重要的不同。微腔能够控制腔内原子的自发辐射,使自发辐射得到抑制或增强,并有可能使自发辐射成为一个可逆过程。由此发展起来的腔量子电动力学能够阐述腔场与原子的相互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一研究领域的背景和进展,同时介绍了微腔的重要应用一无阈值激光器。  相似文献   
6.
采用γ-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表面硅羟基的反应,对介孔分子筛SBA-15进行了有机胺功能化,并对其进行了表征.XRD、SEM、比表面积测定、元素分析、TG和FT-IR的测定结果均表明,SBA-15表面成功地接枝上了有机胺功能基团,而六方结构特征基本保持.  相似文献   
7.
面积坐标法构造含转角自由度的四结点膜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四边形面积坐标作为工具,构造了两个含转角自由度的广义协调四边形单元AQ4和lAQ4。它们通过强式分片检验,与同类单元相比,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能消除梯形闭锁现象,有很强的抗网格畸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城2井推覆体构造带主要岩性为海西期花岗岩,岩石硬度高,钻井施工难度相当大,易发生断钻具等复杂情况。就城2井推覆体构造特点,和钻井施工中钻具失效原因分析、发生钻具失效时的井下情况判断、推覆体大井眼打捞落鱼方法、推覆体钻进预防钻具失效的措施等方面予以介绍,对今后在山前推覆体构造带施工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GB 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中圆筒和折边锥形封头大端的厚度计算公式,认为计算折边锥形封头的厚度时,可只考虑与过渡段相接处的锥壳厚度。  相似文献   
10.
实验考察了胜利孤东稠油井下催化水热裂解和乳化/催化水热裂解降黏效果。所用催化剂为水溶性铁镍钒体系,Fe3+∶Ni2+∶VO4+=5∶1∶1,100 g稠油与30 g 0.5%催化剂水溶液在240℃反应24小时。原始黏度(50℃)11.0和8.36 Pa.s的两种稠油裂解并静置除水后,黏度降低76.2%和75.6%,室温放置60天后降黏率下降小于3个百分点,气相色谱显示裂解后轻组分明显增加,红外光谱显示稠油组分发生脱羧反应且芳环数减少。讨论了稠油催化水热裂解反应机理。所用化学助剂JN-A在油水中均可溶,耐温达250℃,耐矿化度达50 g/L,其水溶液以30∶100的质量比与稠油混合时形成低黏度的O/W乳状液。当水相含1.0%JN-A和0.5%催化剂时,两种稠油水热裂解后的反应混合物为O/W乳状液,黏度仅为319和309 mPa.s,静置除水后的稠油降黏率增加到86.5%和87.3%,其中的轻组分含量进一步增加。该井下乳化/催化水热裂解复合降黏法成功地用于孤东两口蒸汽吞吐井,稠油井作业后初期采出的原油黏度由~9 Pa.s降低到1 Pa.s左右,随采油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约50天后超过4Pa.s。图2表6参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