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4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2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8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创造的历史。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首先是劳动创造了人,伴随着劳动创造了人的历史,人类才同步进行了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创造活动。展望21世纪的社会、经济以及科技发展,着眼于新世纪科技与经济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Poser模型的三维人体建模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治国  李焱  贺汉根 《计算机工程》2008,34(13):256-258
人体真实感建模是虚拟人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模型的快速人体建模方法。人体几何模型的皮肤层由多边形网格组成的表面表示,骨架层建模采用H-Anim标准,并针对Poser软件输出的人体模型缺乏关节点数据问题,给出一种骨架提取算法。人体运动模型应用机器人运动学方法,由骨架层驱动皮肤层实现。在VC++平台上实现对不同姿势下人体模型的骨架提取,仿真了敬礼过程中手臂的运动,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波形发生器是一种能产生多种波形的信号源,波形发生器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应用在医学、教育、通讯、工业控制、军事和宇航等领域。该系统采用高频精密函数发生器ICMAX038为波形产生中心,能够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多种波形,输出的波形非常稳定(正弦波失真率为0.75%),该设计具有输出频率范围宽、波形稳定、失真小、使用方便等特点,可以作为个人实验或科研实验室的信号源使用。  相似文献   
4.
用GUI编辑器建立FIS系统模型的过程及用MATLAB工具箱实现模糊推理系统建模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些慢操作的维修作业,提出将维修作业视为一组有序的静态姿势,通过计算每个静态姿势下的人体关节力矩,可以分析整个作业过程中人体关节力矩变化.最后以装甲车维修任务为例,将静态受力分析和动态仿真进程绑定,在JACK平台上设计和实现了虚拟维修仿真过程中人体关节力矩的动态分析,并采用NIOSH81评价准则对维修作业过程中人体操作姿势的合理性进行实时评价.  相似文献   
6.
基于状态机伪码快速捕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扩频通信系统中,长伪码序列的快速捕获是一个关键问题。针对传统捕获方法捕获速度慢、消耗资源多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状态机的新型伪码快速捕获方法,介绍了状态机伪码快速捕获方法的原理并在FPGA上实现了快速捕获。仿真结果表明,和传统的串行捕获方法相比,该算法在不降低捕获速度的基础上消耗更少的资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在LabVIEW编程环境下对通用数据采集卡编写驱动程序的三种方法,着重论述了使用LabVIEW中的CIN结点法,并以一A/D板为对象编写了实例。  相似文献   
8.
依据《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地位和特点、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学生特点、高校教学资源情况,探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提出教学策略、兴趣培养、实验教学法和评价体系的改革方案。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可以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G.729算法循环代码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昭峰  吕治国 《电声技术》2009,33(7):73-75,84
国际电信联盟于1996年公布了G.729语音编码建议并提供了一套参考软件程序。由于耗时过多,目前还不能直接在DSP上实时实现。为了降低耗时,提出了一些循环代码优化的方法,配合其他优化方法,最终使程序可以在TMS320C5509系统中实时实现。仿真和实际结果表明语音质量没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在维修过程中,人体可能会因作业劳动强度过大产生疲劳,合理地安排休息时间是恢复人体疲劳的主要方法之一.介绍了一种基于虚拟人维修作业仿真确定休息时间的方法.首先将维修作业分解成一系列可执行的动作单元,累计计算每个执行动作单元的能量代谢,并将累计结果作为完成作业所需要的能耗,然后根据避免人体产生累计疲劳的准则,计算出维修作业中的休息时间和休息次数,并以空间站电池维修为例,在Jack平台上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