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冶金工业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钢3^#1750m^3高炉冷却壁水管损坏,2007年3月停炉中修,清除残余焦炭100t,更换了风口区冷却壁。由于开炉准备充分,配料计算精确、装料制度合理、操作参数选取得当,高炉开炉2d即喷煤,第3d利用系数即达到2.48U(m^3·d),实现了开炉后3个月休风率为零。  相似文献   
2.
针对济钢3号1750m3高炉软水闭路循环系统的水质情况,通过腐蚀、耐高温试验筛选出适合该水系统的全有机系水质化学处理配方,运行结果表明,水质处理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3.
对济钢3号1750m~3高炉无计划长期休风后的炉况恢复实践进行了总结。在复风过程中,按炉缸严重冻结处理,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操作措施,使炉况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4.
刘存芳  杨云  刘德楼  栾吉益  安铭 《山东冶金》2011,33(1):17-18,23
由于原燃料条件变差,造成高炉风量减少,透气性变差,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炉况出现波动。济钢2#1750m3高炉采用大矿批冶炼,通过优化热制度、造渣制度、装料制度、送风制度等,高炉风量由3002m3/min提升到3186m3/min,利用系数由2.234t(/m·3d)提高到2.394t(/m·3d),炉缸侧壁温度由1023℃降至669℃,基本实现了低耗、高效冶炼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针对济钢2#1750m3高炉炉缸侧壁G1和E1点温度上升的情况,采取了风口喂入含钛包芯线护炉措施,E1点温度从801℃下降到522℃,但G1点温度下降不明显。对喂线期间高炉操作参数的分析表明,喂线促进了炉缸的均匀,对高炉操作影响不大,为解决炉缸局部区域侵蚀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但需要对喂线部位加强冷却。  相似文献   
6.
高征铠  栾吉益  张吉才  邵波 《炼铁》2004,23(3):18-22
利用高炉炉体监测诊断技术,在高炉烘炉过程中,对砌体进行实际监测。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指出了烘炉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更换布料溜槽,济钢3#1 750 m3高炉进行了16h的休复风操作.休风前进行分段调整焦比,降低配料碱度并适当提高生铁含Si量等准备,确保炉况顺行,炉缸状态良好.休风后合理压料,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安全更换布料溜槽安全地更换.复风采用全开风口操作,通过合理控制风量、风温、喷煤及出铁等关键环节,实现了复风后炉况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8.
济钢3#1 750 m3高炉焖炉时摒弃传统做法,将焖炉焦比降低100 kg/t;同时改善原燃料条件,适当提高炉缸热量,焖炉料保证风口区净焦20 t,炉腹加焦90 t,成渣带加焦70 t;复风采用全风口送风,并快速降焦比。在焖炉66 h的情况下,复风后12 h[Si]降到1.0%以下,14 h开始喷煤,实现了炉况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9.
在现有的原燃料和设备条件下,针对济钢1 750m3高炉气流不稳,燃料消耗高的生产现状,根据布料规律,摸索出大矿批、高压操作的方法,为济钢1 750m3高炉强化冶炼、降低消耗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济钢第一炼铁厂在原有单纯喷吹无烟煤的基础上,改进制粉工艺,引入热风炉低氧烟气,处理收粉系统等存在的安全及工艺问题,实现了烟煤、无烟煤混喷。该技术应用后,提高煤比48kg/t、降低焦比46kg/t,年创经济效益4523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