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1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研究了生物接触氧化作为生化处理主导工艺在头孢菌素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结合现场废水具体条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确定系统中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挂膜天数为20 d,最佳p H为7.0~8.0,最佳溶解氧为3.0 mg/L左右,接触氧化一池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接触氧化二池为15 h。该工艺对高浓度有机废水中氨氮和CODCr的总去除率达90%左右,具有实际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安集海河组是分布于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一个岩石地层单元,通过研究发现,准噶尔盆地南缘古近系安集海河组发育有湖泊、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三种沉积类型,其中湖泊沉积主要发育在安集海河组中上段,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在安集海河组下段,可识别出13种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3.
花岗岩裂隙中溶质运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花岗岩裂隙所形成的大量"通道"为地下水中各溶质运移提供条件,研究溶质在裂隙中的运移规律可为地下水污染治理、海水入侵等问题提供理论数据。本次试验使用自制花岗岩裂隙溶质运移试验设备,运用动态试验的方法,研究以Na Cl溶液为示踪剂在花岗岩中运移规律,细致描述分析迁移时间、迁移距离、迁移方向对示踪剂在裂隙中的运移影响,并通过配线求出纵、横向弥散度,为试验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不同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有机废水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组合填料、MBBR填料作为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填料,通过考察挂膜启动时间、生物膜生物相、LAS和COD去除效果、附着生物膜数量及悬浮污泥沉降性能等指标,进行不同类型填料处理有机废水性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填料的挂膜速度较快,约为13d,MBBR填料需要25d左右,且组合填料表面生物膜厚度大于MBBR填料表面生物膜厚度;组合填料与MBBR填料达到最佳去除效果所需的DO浓度分别为4.0mg/L和3.0mg/L,去除率分别为89.9%和90.4%;MBBR填料生物膜中的活性生物膜量高于组合填料,不仅处理效果较好,运行费用较低,还具有较好的污泥沉降性能,因此,MBBR填料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综合使用画图工具"是画图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延伸,从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来完成《"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多层级蜂窝材料的面内模量缺陷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正六边形、Kagome和正三角形蜂窝,通过在孔壁表面附着弱材料层,提出了一种多层级蜂窝材料,并采用解析计算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围绕孔壁缺失这种最恶劣的缺陷类型,对蜂窝的体模量和剪切模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附着软层的多层级蜂窝材料比传统蜂窝抗缺陷性能提高,表现出较低的缺陷敏感性。在附着层的杨氏模量和原蜂窝材料比模量相同时,尽管附着层的杨氏模量比蜂窝母材低一个量级,但在附着层厚度是原蜂窝壁厚两倍时,正六边形和Kagome蜂窝的面内模量对缺陷的敏感性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8.
花岗岩作为高放废物处置库的地质屏障,其所含裂隙形成大量"通道"为废物在地下水运移提供条件,研究其迁移规律可为管控高放废物等问题提供理论数据。试验使用自制花岗岩裂隙溶质迁移试验设备,进行了以Na、Cu、U为示踪剂的迁移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裂隙中各示踪剂随迁移距离增加,相对浓度峰值逐渐减小,峰面积逐渐增大,时间-相对浓度曲线"缩首"现象减弱且"拖尾"现象明显;(2)对比三种示踪剂迁移曲线发现,曲线"缩首"现象程度UNaCu,曲线"拖尾"现象程度CuNaU;推测出花岗岩对三种示踪剂阻滞作用CuNaU;(3)使用配线法分别求出Na、Cu、U的纵向弥散度分别为:0.084 2~0.107 7m、0.092 1~0.116 2m、0.095 8~0.133 7m;横向弥散度为:0.000 77m、0.000 66m、0.000 30m。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评估处置场的环境风险,需了解放射性核素在地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和规律。以西北干旱地区包气带粉质黏土介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静态批式法及动态土柱迁移实验,结合数值模拟技术,利用Hydrus-1D建立溶质迁移数值模型模拟相关实验参数,开展241Am在包气带粉质黏土中的迁移行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41Am的迁移曲线呈单边下降形态,核素比活度主要分布在2.5 cm内,峰值比活度为342.38 Bq·g-1。拟合得到弥散度DL为0.8 cm,分配系数为3 000 mL·g-1,一级速率系数β为0.015d-1。静态批示法测量与动态土柱迁移实验模拟分别得到的241Am分配系数值相差不大。给出的241Am在包气带粉质黏土中的迁移行为研究可为现阶段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安全全过程系统分析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为新建近地表处置场的选址、建设等工作构建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应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加好氧序批式反应器处理变性淀粉废水,确定了生物反应器的运行周期及运行技术参数。运行结果表明:CODCr的去除率达98%,BOD5的去除率达99%,NH3-N的去除率达80.2%以上,处理后出水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一级排放标准。说明该法处理此类废水切实可行,且效果好、运行费用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