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5篇
  免费   809篇
  国内免费   671篇
电工技术   693篇
综合类   759篇
化学工业   823篇
金属工艺   565篇
机械仪表   572篇
建筑科学   564篇
矿业工程   279篇
能源动力   224篇
轻工业   730篇
水利工程   182篇
石油天然气   338篇
武器工业   116篇
无线电   696篇
一般工业技术   646篇
冶金工业   252篇
原子能技术   128篇
自动化技术   129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355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318篇
  2014年   413篇
  2013年   484篇
  2012年   602篇
  2011年   584篇
  2010年   554篇
  2009年   581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601篇
  2006年   520篇
  2005年   454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 digital light processing (DLP)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for 3D printing lead-free barium titanate (BTO) piezoelectric ceramics. By comparing the curing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lurries with different photosensitive monomer, a high refractive index monomer acryloyl morpholine (ACMO) was chosen, and a desig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of BTO slurry with high solid content, low viscosity and high curing ability was proposed. By further selecting the printing parameters, the single-layer exposure time was reduced and the forming efficiency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Sintered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after a nitrogen-air double-step debinding and furnace sintering process, and the BTO ceramics fabricated with 80 wt% slurry shows the highest relative density (95.32 %) and piezoelectric constant (168.1 pC/N). Furthermore, complex-structured BTO ceramics were prepared, impregnated by epoxy resin and finally assembly made into hydrophones, which has significance for the futur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piezoelectric ceramic-based composites that used in functional devices.  相似文献   
2.
3.
磷石膏堆场的渗流及稳定性分析结果的可靠度取决于磷石膏物理力学参数的准确性,因此开展磷石膏工程特性研究十分必要。根据我国不同磷石膏堆场的试验数据,分别对磷石膏的物理性质、击实特性、渗透特性、固结特性和强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磷石膏强度、压缩、渗透特性均与其压实程度密切相关,相同压实程度不同堆场磷石膏的物理力学性质相近;磷石膏渗透特性与其晶体形态有关;磷石膏在荷载作用下具有长期蠕变变形特性,磷石膏堆场封场后仍会发生较大沉降;深部磷石膏破坏时的应变大于浅层磷石膏;磷石膏剪切破坏时产生负孔隙水压力,实际工程中可通过测试孔压的变化了解堆场坝体的安全程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工业七塔精馏过程进行全流程建模与模拟,优化工艺参数,研究了新的精馏节能工艺。对一甲塔等7个精馏塔采用双因素水平的灵敏度分析,考察了塔釜采出率、回流比、进料位置和塔顶压力对产品浓度和热负荷的影响,确定一甲塔最优的工艺参数:塔釜摩尔采出率为0.92,摩尔回流比为130,塔顶压力为0.18 MPa,总理论板数为400,在210块理论板位置进料。在此基础上,针对高能耗的脱高塔/脱低塔,模拟研究了双效精馏新工艺,新工艺可节省39.70%的年总成本;针对一甲塔模拟研究了热泵精馏新工艺,新工艺可降低41.42%的年总成本。  相似文献   
5.
三硝基甲苯作为硝基芳香化合物的代表物,应用相当广泛。其对人体健康、生活环境均具有较大的危害,因此发展简单、便捷检测三硝基甲苯的分析方法非常有必要。利用环境友好的牛血清白蛋白和2-氨基嘌呤合成了双信号金纳米簇荧光探针,基于三硝基甲苯对金纳米簇荧光的淬灭作用,建立了一种检测三硝基甲苯的荧光分析新方法,检出限可达0.14μmol/L,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冶铜绿山矿区周边农田土壤、水稻系统采样分析表明,农田土壤中全量Cd的浓度范围为0.42~1.63 mg/kg,平均值为0.88 mg/kg,土壤中全量Cd含量与易利用态和中等结合态含量有较高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0.8。在水稻籽实(大米)镉积累预测方面,选取土壤中全量Cd、pH、CEC、有机质建立的数学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大米中Cd的累积。  相似文献   
7.
胜坨油田浅水浊积相储集层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胜坨油田沙二段1砂层组2小层是浅水浊积相储集层,综合考虑岩性、物性、电性及非均质性和水淹特征,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将其分为4类流动单元。流动单元E以中砂岩为主,处在沉积旋回下部,分布于浊流中心相,基本没有无水开采期,高含水期含水上升减缓,非均质性弱,纵向剩余油分布差别小;流动单元G以细砂岩为主,处于沉积旋回中下部,分布于浊流中心相边部及边缘相内侧,非均质性最弱,水淹较均匀,高含水期仍有可观的可动剩余油;流动单元M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处于沉积旋回中上部,分布于浊流边缘相的外侧,非均质性较强,是剩余油较富集的部位;流动单元P以夹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的细、粉砂岩为主,处于沉积旋回的顶部及底部,分布浊流相与湖相的交界部位,非均质性强,极容易形成剩余油,但剩余油总量不大且较难开发,经济价值不大。把流动单元研究与剩余油研究结合起来,可以为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可行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吐哈油田部分区块地层压力系数小于0.9,常规水基压井液对储层伤害大,若使用油基压井液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通过实验优选出了一种低密度水基微泡沫压井液。该压井液具有密度低、泡沫强度高、稳定性好、携砂能力强等优点。现场应用表明,低密度微泡沫压井液稳定时间大于48 h,密度在0.70~0.99 g/cm3之间可调,抗油污染能力强,抗油大于8%,抗温在100℃以上,岩心污染后渗透率恢复值大于80%;并且施工方便,成本低,具有储层保护能力,使用微泡沫压井液的井表皮系数在0.20~2.34之间。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三次样条函数求离子浓度的自动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三次样条函数模拟双次标准加入法测量方程,直接求解离子浓度的自动算法。比较了三咱不同边界条件下用要池数计算离子浓度的结果。造出节点区间两极端点的二阶导数为零时的三次样条函数为最佳模拟函数。并讨论了该方法在实际分析中误差的来源及消除办法。经对一系列文献数据的验算对比,表明本法完全可代替传统的迭代法和查图法,且能方便地设置在智能化的电位分析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
采用HF HNO3溶液化学腐蚀 ,在硅片上制备减反射效果优良的多孔硅太阳电池减反射膜 ,借助原子力显微镜 (AFM)和X光电子谱 (XPS)对其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观察 ,发现该膜与电化学阳极腐蚀得到的多孔硅具有相似性 ,其主要成分为非化学配比的硅的氧化物SiOx(X <2 )。采用带积分球的光度分光计 ,测得形成多孔硅减反射膜后 ,硅片表面反射率大大下降 ,,在波长 330~ 80 0nm范围反射率只有 1 5~ 2 9%。研究指出这种强减反射作用 ,与多孔硅具有合适的折射率及其多孔特性的光陷阱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