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05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无线电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铅蓄电池正极铅膏加PbO2的实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泽渊  吴寿松 《电池》2001,31(2):95-96
不少人已试验了铅蓄电池正极加PbO2,得到正面结果,作者们则立足于实用,介绍了加PbO2的具体方法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手工涂板年代,涂板后的压板与浸酸两道工序被认为不可少,压板是为了使铅膏进一步密实及使之与板栅接触较好.回忆当年苏联传来的铅膏表观密度有两个数字,一是和膏后,另一是压板后.压板后的铅膏表观密度比较接近实际的数字.据当时苏联资料所示,虽和膏后的铅膏表观密度在4.0~4.3之间变动,但压板后则一般均为5.0g/cm3.  相似文献   
3.
吴寿松 《电池工业》2000,5(5):217-218,220
氢镍蓄电池的实际比能量为51Wh/kg和148Wh/L左右,而铅蓄电池为40wh/kg和75Wh/L。要将铅蓄电池用作手机电源必须克服体积过大的缺点,根据叠层式锌锰电池的结构给出了双极性铅蓄电池的示意结构,该铅蓄电池的比能量达到154Wh/L,较好地克服了铅蓄电池体积大的缺点。通过对比氢镍电池和铅蓄电池的比能量及价格等因素,认为铅蓄电池用于手机电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5.
6.
胶体铅酸蓄电池技术上的一些分歧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寿松 《电池》2005,35(6):457-458
在胶体铅酸蓄电池的生产上,尚存在不少的分歧观点.对有关胶体在电池内部的分布、容量、起动放电能力、隔板的选择和起点原料的选择等方面的观点进行评论.  相似文献   
7.
吴寿松 《蓄电池》2005,42(2):93-94
建国初期,铅蓄电池采用黄丹及红丹为极板材料.习惯上负极板全用黄丹,正极板则为红丹与黄丹之混合物,其中红丹占30%~40%.  相似文献   
8.
技术工作随笔(第五十二)关于胶体蓄电池的推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寿松 《蓄电池》2003,40(4):181-182
1 涂膏式极板VRLA电池宜部分改为胶体 现在广泛使用的涂膏式极板的VRLA电池宜以一部分改为胶体蓄电池,以提高产品质量(主要是提高其寿命),理由如下:(1)现在的贫液式电池,每安时的载液量为10~12mL,(注:GF型每安时为20~24mL)。众所周知,此种蓄电池,水分损失10%,C10下降20%,今如改为胶体,即使电池槽不改变,载液量亦可提高10%,仅就这一点可知,使用寿命将因水分充足而明显提高,何况电解液密度也可由1 30降至1 28~1 29。如果允许重新设计电池槽,则载液量更可提高,对使用寿命就更有利了。(2)浮充中的蓄电池气室中常有O2,导致负极汇流排…  相似文献   
9.
1995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产业刚起步时,选用一种小型号的密封铅蓄电池,当年一些较有实力的蓄电池工厂看不起这种仅有汽车蓄电池1/6大的产品,而一些有眼光的小型工厂如浙江长兴的天能、超威,上海的海宝却以极大的兴趣去开发,结果,短短几年时间,这些看准了电动自行车大发展的小型工厂迅速成长为大型工厂,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0.
1959年,前化学电源研究所曾编印“化学电源工业十年”一书,其中锌空气电池一章由笔者撰写,今已二十年了!展望未来的同时,对历史作一回顾,是很有意义和必要的。今特作此续篇,供奉我国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