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5篇
能源动力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提高变压器式可控电抗器的工作效率,对绕组电流进行了分析。为此,基于顺次单支路工作模式下的绕组分级原则,在考虑所有绕组自、互漏抗影响的基础上,推导出了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绕组电流、额定电流利用率与等效漏抗的函数关系,并给出了能使电抗器高效工作的等效漏抗设计要求。通过算例说明等效漏抗会影响控制绕组电流的分配,导致额定电流利用率低下,并由此提出电抗器设计需满足"小漏抗"原则。结果表明,当等效漏抗小于由功率递增级数、绕组额定电流利用率设计值、第1级控制绕组容量比、绕组个数及短路电抗确定的最大值时,控制绕组额定电流利用率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即变压器式可控电抗器可工作于高效状态。  相似文献   
2.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MnO2-聚多巴胺(PDA)/聚乙烯醇(PVA)和MnO2-PDA-5-氟尿嘧啶(5-Fu)/PVA复合微球。具体地,在PVA溶液中依次加入多巴胺(DA)与KMnO4,在所得溶液中,DA与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原位聚合生成PDA,而KMnO4转变为MnO2,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MnO2-PDA/PVA微球。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化疗药物5-Fu,通过静电纺丝法还可以制备MnO2-PDA-5-Fu/PVA微球。通过戊二醛交联赋予静电纺丝微球水稳定性。这一复合微球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可控的药物缓释性能及良好的生物安全性,被应用于防止术后肿瘤的复发。一方面,在808 nm NIR激光照射下MnO2-PDA-5-Fu/PVA微球的光热转换效率可达到24.5%,实现高效的肿瘤热消融;另一方面,释放出来的5-Fu可杀死术后残余的肿瘤细胞。该研究论证了静电纺丝法制备复合微球的可行性,并证实了这种微球在防止肿瘤术后复发领域的应用潜力,为多功能复合微/纳米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变压器式可控电抗器(CRT)各绕组的电流与其各个控制绕组晶闸管的触发次序及触发角大小关系密切。在根据各个控制绕组触发角的大小规定触发次序后,采用分段线性化的方法,建立了用自、互电感表示的电路方程,通过求解电路方程,得出所有绕组电流瞬时值在任意时段上的矩阵表达式。通过傅里叶分解求得所有绕组基波电流的傅里叶系数与各个控制绕组晶闸管触发角之间的非线性函数关系式的矩阵形式,进而得到其基波电流有效值。分析和算例结果说明,所给出的CRT绕组电流计算公式适用于CRT的所有工作方式;控制绕组逐级短路的工作方式只是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节段动脉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1月-2008年1月,对16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患者(4例病理证实)采用3F微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插管行病变供血动脉栓塞,其中平阳霉素+碘油栓塞8例、无水乙醇-碘化油栓塞8例,2例合并动脉瘤患者加用微弹簧圈栓塞。结果16例患者进行了23次治疗,其中8例为急诊栓塞。术后16例肾功能均无变化,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4个月~5年,血肿完全吸收,肿瘤大小从术前平均596.5cm 3 缩小为68.4cm 3 。2例巨大肿瘤首次栓塞后3年再出血栓塞治疗后手术切除,其余病例未复发出血。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精兵  王悍  安潇 《工业加热》2010,(5):401-405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无水乙醇动脉栓塞治疗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以肉眼血尿为主要症状的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确诊为肾动静脉畸形后,超选择性病变动脉插管,用无水乙醇栓塞病变血管治疗。结果11例患者共进行12次治疗,无水乙醇用量5~25ml ,11例肾动静脉畸形均成功栓塞,栓塞24~48h内肉眼血尿消失。术后l周内出现栓塞侧腰部酸痛、低热、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无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4~96个月无血尿复发,肾功能正常。结论经导管无水乙醇动脉栓塞安全有效、费用低廉,是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无水乙醇-碘油动脉栓塞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以无水乙醇-碘油乳剂(乙醇-碘油比例为2∶1)8~25ml 行超选择肝动脉栓塞。观察术后肿瘤大小、肝功能及临床症状。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其中最大病灶位于肝右叶15例、肝左叶10例,肿瘤最大径6.5~15.3cm,平均(8.2±2.0)cm,栓塞后6、12个月观察见肿瘤明显缩小,分别为(5.3±1.6)cm和(2.8±1.2)cm(P<0.01),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术后除轻度腹痛、发热,转氨酶短时间轻度升高并于2周后恢复外,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无水乙醇-碘油栓塞是肝脏血管瘤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介入放射学的基础研究特别是经导管动脉内药物灌注术受研究方法的不足而进展缓慢,微透析技术—— — 一种新的精确在体取样技术可能成为有效的解决办法。微透析含微型透析之义,具有用途广、真实性高、偏差小等诸多优势,理应受到介入放射学界的注意及重视。  相似文献   
9.
变压器式可控电抗器(controllable reactor of transformer type,CRT)的控制级数由功率递增系数确定,而谐波系数又决定着功率递增系数。定义了3种谐波系数,并定量分析了3种定义下的谐波系数与其控制级数之间的关系,给出了计算公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在满足谐波电流有效值要求的前提下,分别由3种谐波系数定义计算的CRT控制级数依次减少,大谐波电流有效值依次增大;并指出,从谐波电流有效值来看,由第1种谐波系数定义计算会导致过多的控制级数,是不合理的,而由第3种谐波系数定义计算的控制级数少,是合理的。论文工作为简化CRT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类似电气设备设计和谐波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顺行输尿管支架置放术结合区域性动脉化疗对盆腔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合并急性肾衰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18例盆腔恶性肿瘤伴双侧输尿管梗阻致肾后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行一侧经皮穿刺顺行放置输尿管支架,肾功能恢复后3~5d行区域性动脉插管化疗。结果17例输尿管支架置放术一次手术获成功,1例患者左侧肾造瘘失败且发生肾周血肿,后经导管节段性动脉栓塞止血,5d后经右肾造瘘成功。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前血肌酐175.40~1040.70μmol/L,6例存在出血倾向,所有患者肾造瘘2~7d后肾功能恢复正常,随后进行3~8次动脉常规剂量化疗。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7个月。结论经皮穿刺顺行输尿管支架置放术结合区域性动脉化疗,治疗盆腔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合并急性肾衰竭安全、可行、并发症少,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