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随着电网十二五规划的快速发展,长距离、大容量电能输送已成为必然.作为地区枢纽变电站的500 kV变电站,将发挥骨干作用,而其变压器担负着高电压变换、大功率输送的双重使命,其安全运行对地区电网意义重大.由于变压器在运行中会因铜损、铁损产生热消耗,当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变压器本体局部过温,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加速绝缘老化甚至损坏,进而影响变压器寿命乃至引发事故.风冷系统对运行中的主变起到冷却作用,当变压器顶层油温超过整定值时,控制电路会自动投入各组冷却装置,对主变降温,使其能够带额定功率运行.风冷系统如果出现变压器故障,将会危及主变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3.
以500 kV智能变电站的TA配置典型设计缺陷为例,详细分析了其不同运行工况下保护范围的差异化和缺陷,并提出了应对策略,结合方案优劣势进行了优化,为国网典型设计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以确保TA配置适用于现场实际,同时为各一次设备厂家和设计院提供了参考,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由于网架构建及电网跨越式发展的需要,线路间隔扩建已逐渐成为运行变电站后期建设的重点。鉴于二次回路复杂、隐蔽危险点多、交叉和部分带电作业风险高等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危险源点辨识、二次技术分析和预控,对控制整个检修作业过程中的各类安全隐患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双母线典型线路间隔扩建为例,从安全和技术的角度对所涉及的二次危险点、应对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结合二次技术监督的重点和注意事项,总结一套适用于现场施工的可行性操作方案,为扩建施工监督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500 kV变电站内的保护直流供电采取两段互为备用,担负着“站内二次设备供电”的使命,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对500 kV昭化变电站的直流系统两段接反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500kV变电站直流系统绝缘下降情况,分析绝缘降低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处理效果表明,应对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雷电侵入波过电压对特高压变电站及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针对典型特高压GIS变电站的设计接线方式,利用ATP-EMTP对雷电侵入波在站内电气设备上产生的过电压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变电站运行方式、雷击点、冲击杆塔接地电阻及主变压器与避雷器间的电气距离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站内设备的过电压水平;特高压变电站较高幅值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主要来自进线段近区绕击,主变压器的最大绕击过电压可达1924.2kV;在初始避雷器保护方案基础上,将主变压器与避雷器的电气距离设置在15m内、出线高抗与避雷器间的电气距离设置在10m内可提高设备的保护裕度。  相似文献   
8.
大修技改工程具有规模差异大、周期长短不一、涉及环节和专业多等特点,由于外在影响因素不断变化,若过程管控不到位,容易产生项目工期延长、计划资金无法完成、精益化管控指标不达标等问题。基于此,借助PMS-ERP项目管理实施平台,以生产大修技改精益化管理评价指标为基础,以梳理大修技改项目的管理流程短板为目标,从生产大修技改项目管理中潜在的衔接漏洞、职责不清、PMS-ERP应用不足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问题表现、影响因素、解决方案和实施细则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进行流程优化、弥补短板,加强PMS、ERP等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着力提升大修技改项目全过程管理的精益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操作箱作为“分闸/合闸”指令的执行机构,其工作正常与否将直接决定故障能否及时切除。以220kV母联(分段)保护操作箱一起典型缺陷为例,详细阐述和分析了故障的处理流程及故障根源,  相似文献   
10.
光纤保护作为线路首选主保护已在22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由于距离远,线路两侧联调时所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会在验收或首检中因准备不足或调试思路繁冗而无法得到迅速解决,影响联调进度。通过四川电网的某500 kV线路光纤保护及通道调试为例详细介绍了光纤保护通道联调的方案、步骤和方法,对调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地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以便为今后此类调试工作提供实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