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矿业工程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分析了本科院校计算机实践能力不能提高的原因,构建"以人为本"、多元化、多方向的课程体系和采用"以人为本"的"三基于"主题式的计算机实践课程授课方式来提高本科院校计算机学生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李华群 《福建电脑》2010,26(6):67-67,99
本文介绍了项目反应理论的基础知识,在IRT理论下,实现了逻辑斯帝模型(单参数情况)较好的估计项目难度d和能力参数。在进行估计时,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估计,用牛顿-拉夫森迭代法(N-R)进行求解,给出了N-R算法步骤。最后,采用数据测试算法,求出项目难度和能力参数。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竞争机制的引入,城市规划显出了空前的重要性。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指导调控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基本手段,同时也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工作,和建筑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具有相当强的经济性.专业性、综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应用系统架构的分析,APP应用在现有架构上的扩展,介绍了安卓APP通过XML格式数据实现数据交互的方法和原理,比较了XML和JSON两种数据格式的特点,提出了安卓APP请求数据,Web Service对数据的组织处理方法,试验结果验证了这种处理方法的安全、稳定和有效的数据传输,从而为APP应用的研发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首先,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针对不足,采用问卷调查法、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访谈调查,全面了解高校培养计算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现状并进行归因研究和人才市场对人才需求情况。最后,建议采取相应对策,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应对市场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煤矿井下可回收锚杆一般用于煤层巷道,由于锚杆钻孔的变形和塌孔等原因,用普通套筒扳手拆卸锚杆时,因不能给锚杆提供轴向拉力,很难将锚杆拆卸拔出。针对普通套筒扳手在拆卸锚杆时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新型的能提供轴向拉力的专用套筒扳手,使用本套筒扳手拆卸锚杆时,活动套筒会在内六方套头上摆动错位,卡住位于内六方套头中的螺母,实现向锚杆提供轴向拉力,配合旋转力矩,可轻松拔出锚杆。  相似文献   
7.
基于新控制律的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滑模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PMLSM)伺服系统的推力波动及滑模变结构控制(SMVSC)的"抖振"问题,结合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和自适应不确定性系统动态特性的能力,设计了基于神经网络推力观测器的新型控制律滑模控制算法,实现了对推力扰动的补偿,且大大削弱了推力波动及系统的抖振现象,同时在切换控制部分加入改进积分环节来进一步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和系统抖振。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提高系统对参数摄动和外在扰动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首先,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针对不足,采用问卷调查法、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访谈调查,全面了解高校培养计算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现状并进行归因研究和人才市场对人才需求情况。最后,建议采取相应对策,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应对市场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伺服系统易受到负载扰动、参数变化和推力波动的问题,为确保在较宽的速度范围内实现更为精确的速度控制,采用基于神经网络推力观测器的滑模控制取代常规的PI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律采用等效控制法,加上负载扰动前馈补偿项,而扰动补偿则是通过线性推力观测器并联一个神经网络观测器相加而得.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较常规PI控制提高了跟踪性能,增强了伺服系统对参数摄动和外在扰动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于物联网的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和延长其网络生命周期,设计了一种基于灰色模型GM(1,1)和自回归AR(p)的对物联网监测区域中的数据传输进行控制的有效方法;首先,定义了基于GM(1,1)和自回归AR(p)的预测混合模型并对其运行原理进行了描述,然后,提出了采用最小二乘法对GM(1,1)的参数进行估计以获得预测模型,以总体最小二乘为评价准则,设计了基于SVD(si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的AR(p)参数估计方法,最后将两种预测模型获得的结果进行加权融合作为最终的预测值;仿真实验表明,文中设计的基于GM(1,1)和自回归AR(p)模型的预测方法能较为精确地传感器节点在未来时刻采集的数据进行预测,同时由于节点预测的精确性,避免了其与基站之间的冗余数据传输,延长了网络生命周期,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