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武器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遗传算法的火箭转塔伺服系统最优PID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对某火箭发射装置的模拟位置伺服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针对系统进行了建模和相关参数的计算;最后对系统进行仿真,得到基于遗传算法的最优的控制器参数Kp,Ki,Kd.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可以实现工程的性能指标要求,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某型火箭炮交流永磁伺服系统的转动惯量、系统的模型参数以及外部干扰等,在火箭炮发射过程控制中是时变的,因此导致数学模型参数严重不确定,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时变不确定系统。如何确保系统在如此恶劣的工况,依然拥有良好的性能,即具备较强的鲁棒性是控制领域的一大难题。现代控制理论中的滑模控制具有实现简单、鲁棒性强的优势,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于抖振仍无能为力,该文将一种分数阶滑模控制策略应用到系统控制中,利用分数阶系统随时间缓慢衰减的特性减小抖振。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PID控制器相比,该控制器可削减抖振,减小误差,同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CMAC与PID的并行控制在火箭炮交流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箭炮交流伺服系统是复杂的变负载、大功率系统,其控制系统的参数变化大,采用单一的PID控制算法很难取得较高的控制品质和控制精度。根据CMAC控制鲁棒性强和可靠性高,以及PID控制器功能简单、便于使用及在各种不同工作条件下保持较好工作性能的特点,提出了CMAC神经网络与PID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在Matlab中进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以提高传动效率为目标,提出了一种采用单电机同时驱动传动带和无级变速器主、从动轮动盘,实现速比调节的新型传动控制方案。详细介绍了该控制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其工作特性。基于运动学分析,建立了速比执行电机转角与无级变速器速比之间的数学模型。基于控制执行机构的动力学分析,针对速比执行电机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切换的滑模控制方法。通过建模仿真,验证了设计的控制器能够对无级变速器速比进行较好的跟踪控制。  相似文献   
5.
针对在不同射角和带弹量下,火箭炮方向机以及托架的转动惯量是不断变化的问题,以及外部干扰(如冲击力矩等)也会时变的情况,将滑模型控制策略引入该电液伺服控制系统中。首先,对其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原理进行了阐述,得出了其状态方程;其次,设计了伺服控制系统的滑模控制器,克服了系统模型不精确和扰动的影响,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最后,进行了系统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PID控制器相比,该控制器可以减小动态误差,增强系统的鲁棒性,而且抗扰性改善明显,满足了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文中以某火箭炮发射转塔模拟伺服系统为背景,介绍了该双轴高精度位置伺服系统的设计方案.为了满足系统高速高精度的位置控制,设计了位置环模糊PID控制器,对进一步开展仿真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火箭炮交流伺服系统的内模PID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箭炮交流伺服系统是一不确定时滞对象,内模控制可提高系统稳定性和鲁棒性,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的PID参数整定方法。仿真表明,内模PID控制器与常规PID控制器相比,具有对参数变化不敏感以及超调和振荡小等特点,适用于该不确定时滞系统。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某交流伺服系统的高精度位置跟踪控制,针对实际系统中所存在的转动惯量和负载力矩变化大、冲击力矩强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结合变结构控制、自适应控制及模糊控制的优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模糊滑模控制策略.其中滑模控制用来克服系统模型不精确和扰动的影响,同时为了抑制抖振,利用模糊系统在线调整控制增益,实时估计系统不确定量的边界值以削弱抖动.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鲁棒性强,而且消除了超调,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及稳态精度,满足了性能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某火箭炮交流伺服系统的高速、高精度位置控制,针对实际系统中存在的转动惯量和负载力矩变化大、冲击力矩强等各种不确定因素,提出了一种鲁棒最优控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鲁棒性强,而且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及稳态精度。  相似文献   
10.
将负载敏感技术与负载口独立控制技术结合起来,以负载口独立控制技术原理为基础,利用负载敏感技术的机液压差补偿方法,以电液比例插装阀为基本控制单元,设计了基于机液压差补偿的负载口独立控制系统,对其阀口节流损失特性进行分析,提出基于进、出油口开口度独立调节的节能控制方法,并与负载敏感系统的节能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机液压差补偿的负载口独立控制系统的节能特性优于负载敏感系统,并且随着执行器两腔面积比的减小,节能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