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15篇
能源动力   9篇
水利工程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光伏发电系统的仿真模型,在此模型上分别模拟了电源侧扰动和电网侧扰动,通过分析扰动下光伏系统输出特性的变化情况,研究了暂态干扰下光伏发电系统的故障特性。  相似文献   
2.
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其随机性和波动性将会对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不利影响。高比例新能源微电网因其自身具备一定的调控能力,可用来参与电网调峰。围绕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条件下电网调峰需求,提出了高比例新能源微电网参与电网调峰的3种模式,建立了高比例新能源微电网调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对高比例新能源微电网调峰能力的具体指标的敏感度进行了分析评估,为我国新能源微电网参与调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评估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刘家峡坝基承压水力突降情况,分析了承压水变化规律,揭示了承压水位突降是由于裂隙突然张开或裂隙的某一部位突然与相邻的上部裂隙潜水渗流或排水通道相连通造成的,阐明承压水与裂隙潜水的连通一般对大坝的安全不会构成威胁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对大峡水电站硫酸盐分布规律及侵蚀类型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钻芯取样检测分析,说明坝基处理符合设计要求,建基面混凝土密实性较好、抗渗较好、强度较高,未受到硫酸盐侵蚀。  相似文献   
5.
直驱风机低电压穿越控制技术研究及实测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风电大规模接入电网,新的并网规范要求风力发电机组必须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针对直驱式风电机组,采用直流母线卸荷电阻限制电压跌落时变流器直流环节产生的过电压,并通过改进电流控制策略抑制变流器过电流,从而实现永磁同步发电机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运行.在网侧变流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卸荷电阻的优化设计,提出了电网电压跌落故障时网侧变流器的改进电流控制策略,最后在1.5 MW级永磁同步发电机风电机组上进行现场低电压穿越能力测试,实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炳灵变电站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分析了强夯法、深层搅拌法、布设盲沟法等几种提高地基稳定性的处理方法,同时结合变电站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的地基处理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微网系统中可控机组的调节能力有限,随着负荷峰谷差的增大以及分布式新能源的接入,给微网调度带来新的挑战。因此,提出通过考虑需求侧管理对可控负荷进行有效控制,以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避免了可控机组的频繁调节,从而提高机组的运行效率;此外,通过可控负荷随间歇性能源的出力,提高了微网系统消纳间歇性能源的能力。对某微电网进行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
针对光伏电站有功功率控制策略不完善而导致发电量较低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光伏电站有功功率优化分配策略,将设定功率按照一定的优先策略分配至各光伏逆变器,以提高光伏电站对电网调度指令跟踪的准确度,最后,通过对一座光伏电站进行现场测试,验证有功功率优化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冷热电联供(CCHP)结构分析,综合考虑微能源网的运行成本与一次能源转换成本,建立包含电气、烟气、空气和热水母线的光气储互补发电模型,分析了不同场景下微能源网的冷热电负荷的优化调度结果。通过对量子粒子群算法(QPSO)加以混沌搜索、邻域变异和变权重更新种群最优位置中心等操作,有效避免了粒子过早陷入局部最优,提高了种群质量。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求解CCHP模型,在保证微能源网可靠运行的同时,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实现微能源网的经济调度。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两电平逆变器相比较,三电平逆变器因输出状态增多,具有动作频率低,开关损耗小,谐波含量少等优点。文中采用NPC三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将60°坐标系下的SVPWM调制算法应用于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中,算法简洁,易于控制。Matlab/Simulink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光伏逆变系统的良好性能,可有效提高交流侧的功率因数,改善并网逆变器的电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