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钻井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生产测试资料,采用含油气系统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地区白垩系营城组—登娄库组含油组合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特征以及烃类生成、圈闭演化和石油充注过程进行剖析。研究表明,研究区烃源岩分布在营城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和藻类,丰度达到优质生油岩级别;原油具有轻质、高凝固点和高蜡的特征,与营城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亲缘关系。储集层包括登娄库组砂岩和营城组砂砾岩两套;直接盖层为登四段泥岩。石油于姚家组—嫩江组沉积期生成,分别于嫩江组沉积期和古近纪—新近纪聚集成藏。圈闭经历了营城组沉积末期、泉头组沉积末期和嫩江组沉积末期3期演化,形成构造和构造-岩性两类油藏。稳定的构造背景、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近距离运移、晚期充注为油藏形成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2.
熊天鹤  袁红旗 《矿产勘查》2018,9(6):1276-1280
新场须家河组气藏为典型的特低孔低渗裂缝性气藏,裂缝的发育情况对气藏的勘探开发有重要作用。从新场地区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着手,利用3Dmove构造建模软件对须二段储层裂缝分布规律进行预测。研究表明:不同构造时期各层的裂缝普遍发育,Tx_2~2砂组现今时期应变量最大,裂缝主要发育在背斜的两翼。裂缝走向主要有近EW、NE和NW向3个方向,裂缝分布主要受地层形变和断裂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致密油开采工艺技术的提高,其储层的可采物性下限也正逐渐降低,开采极限越来越接近致密油的成藏物性下限。引用水膜厚度理论,采用实验分析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致密油储层物性下限。研究表明:大民屯凹陷沙河街组四段致密储层以油页岩为主,在相同地质条件下颗粒表面吸附的一层水膜(由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组成)与储层喉道同处纳米级别。当喉道半径小于水膜厚度,相应孔喉及其所控制的微小孔隙则被束缚水所饱和;当喉道半径大于水膜厚度,喉道才能成为致密油有效的充注通道。通过对水膜厚度的受力分析,根据力平衡关系,可建立不同地层压力下水膜厚度与喉道半径的关系,进而求取致密油充注的临界喉道半径。通过借鉴土壤学中水膜厚度与孔隙度、比表面积及束缚水饱和度关系,又可把临界喉道半径下限值转化为适用范围更广的孔隙度下限值。该方法不仅理论依据强,又有实验数据支撑,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IMO系统)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特点,提出采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MPSO)对PID型神经网络的权值进行优化的方法,实现对MIMO系统的解耦控制.其中,与基本PSO算法相比,MPSO算法后期仍能保持种群的多样性和较大的搜索空间;PID型神经网络是一种3层前向神经网络,网络各层神经元个数、连接方式、连接权值的初值都是按PID控制规律确定的.通过仿真分析,该方法有很好的控制品质:跟踪快、鲁棒性强、解耦效果好,为实际应用中强耦合系统控制方法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研究致密砂岩露头储层的非均质性,解决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因素多、综合定量表征储层非均质性难度大的问题,对柳江盆地二叠系山西组露头储层进行了系统化密集采样。利用地质统计分析、样品实验分析和显微镜薄片观察等方法,确定了致密砂岩储层各项性质及相关定量数据。同时基于洛伦兹曲线理论分析处理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渗透率、孔隙度、面孔率、填隙物含量和粒度等影响因素的权重,提出了综合定量表征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的方法。研究表明,靶区山西组露头致密砂岩为强非均质性储层,区域垂直层面和平行层面的孔、渗特征近乎一致。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差相关性表明,基于突进系数、变异系数和级差等参数的传统非均质性评价方法不适用于致密砂岩储层。用新方法得到的结果比传统仅基于渗透率指标所构建的参数能更好地反映致密岩储层和非均质性。该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类型非常规储层的非均质性评价。  相似文献   
6.
层序地层学在我国各大油气田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为油气勘探作出了贡献。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岩心、测井、录井和地震资料,将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早白垩世地层划分为一个超层序,形成于凹陷断陷发育期,其自下而上可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并在层序框架内对各成藏要素进行了详细研究,预测可能发育的油气藏类型,并对油气勘探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预测凹陷可能发育8种类型的油气藏以及3个有利区带。研究结果指出:各个断阶带、斜坡带沉积的冲积扇、扇三角洲砂体、超层序水进域发育的湖底扇砂体是油气储集的良好场所,也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7.
结合朱仙庄选煤厂对重介质使用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对磁选机、脱介筛、洗水系统循环水池等方面的技术改造,指出通过加强控制磁铁矿粉的各项指标,并根据生产情况调整重介质回收系统的生产工艺以及对磁选机、脱介筛等回收设备进行有效维护、利用,可优化设备管理以进一步降低选煤厂的介质消耗。  相似文献   
8.
陆相盆地强制性水退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钻井、录井和岩心等资料认为姚一段地层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SY1)。将其划分成低位域、水进域和高位域3个体系域,每个体系域又细分成3个准层序组。研究发现研究区低位域地层沉积是在强制性水退背景下形成的,此时其西部的龙虎泡一大安阶地为沉积滨线坡折带,低位域内3个准层序组依次由老到新向盆地进积,滨岸线也相应的向盆地方向迁移。强制性水退机制作用下形成的砂体大都沉积在沉积滨线坡折带以下的齐家一古龙凹陷内,并逐渐向盆地方向进积迁移。这些砂体直接覆盖在青山口组大套的暗色泥岩之上,青山口组地层暗色泥岩生成的油气直接有效地运移到其上覆的姚一段砂体之中,最终富集成藏。因此强制性水退在松辽盆地北部长垣以西地区对油气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以此为基础可以精确预测非构造圈闭分布。  相似文献   
9.
刘斌  崔勇  袁红旗  孙军昌 《中州煤炭》2023,(11):131-139
地质封存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在地壳中广泛发育的断层增加了二氧化碳泄漏的风险,研究断层结构及其性质对二氧化碳泄漏的影响极为必要。建立了二氧化碳沿断层泄漏的场地模型,深入研究了分层注入下注入速率、破碎带和断层核孔隙度、渗透率对二氧化碳泄漏时间、泄漏量的影响。相同封存条件下,随着注入速率的增加,二氧化碳泄漏时间提前、泄漏量增加:注入速率增至9.51 kg/s,泄漏时间提前94 d,泄漏量增加了1 608 kg;破碎带渗透率的增加能够加快二氧化碳在破碎带中的运移:破碎带渗透率增至500×10-3μm2,二氧化碳到达断层顶部的时间提前了36 d;断层核渗透率的增加可以使得二氧化碳更早突破断层:断层核渗透率增至0.01×10-3μm2,二氧化碳提前36 d突破断层核。研究发现,二氧化碳泄漏时间、泄漏量与注入速率、破碎带孔渗和断层核孔渗正相关;高孔渗破碎带对二氧化碳起着垂向疏导作用,低孔渗断层核对二氧化碳起着侧向封闭作用;多层注入能够大幅提高咸水层二氧化碳封存能力,但同时会增加地层形变、地表位移的...  相似文献   
10.
渤南地区的BZ28-2S/N油田为下生上储模式,明化镇组下段目的层具有砂泥互层、泥包砂且油水关系复杂等特征。为了指导该油田开发区扩边,实现油田的增储上产,开展了油气成藏与油水分布主控因素研究。平面上油气主要分布在有效烃灶范围内,断裂下盘断块、背斜负花状断块和背斜断阶断块等正向构造为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剖面上NmⅡ、NmⅠ和Nm0油组砂岩集中发育,在断裂活动时期有利于油气沿断裂运移时向其充注。NmⅡ油组顶部和NmⅠ油组顶部断裂带泥质含量相对高,在断裂活动趋于静止时,断层侧向封闭性相对更强,油气聚集程度也相对更高。控藏断裂主要为近EW-NEE向展布的规模较小的晚期张扭断裂,其分段生长的交叉或弯曲部位控制主力油区油气的充注运移,是断面油气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控藏断裂T01断距小于150 m的区段在成藏期之后再活动强度小,对断层岩破坏程度低,控制了主力油区的油气保存。有利的钻探目标砂体为源断裂与砂体接触程度大的背斜砂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