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5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篇
水利工程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偏氟乙烯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膜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污染是制约膜生物反应器应用的关键因素,通过实验分析了聚偏氟乙烯膜生物反应器运行操作压力的变化.膜通量为10/L(h·m2)时,操作压力在3.73×104Pa以下,比较了降低膜污染的不同方法:水力清洗能恢复操作压力77%;倾斜50°放置,压力增长缓慢;膜组件离容器底部最佳位置为20 cm.计算了膜总阻力的组成.  相似文献   
2.
颗粒活性炭的特性参数与吸附性能的关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活性炭进行饮用水的深度处理,选择适合原水水质的活性炭至关重要,通过6种不同颗粒活性炭特性参数的测试,对饮用水有机物的吸附试验以及吸附等温线的测定,结果表明:针对颗粒活性炭的筛选,碘值,亚甲蓝值,吸附等温线的KF及斜率1/n值均不能单独作为评价筛选活性炭优劣的指标,而应综合考虑颗粒活性炭的孔径分布与原水中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相匹配等。研究还表明:碘值,亚甲蓝值,吸附等温线的KF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颗粒活性炭的特性参数和吸附性能参数可以推测活性炭滤柱试验吸附效果。颗粒活性炭用于饮用水深度处理,能去除水中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有机物,处理的水量为颗粒活性炭体积的4800倍时,对CODMn的去除率为15%左右。  相似文献   
3.
降低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的几种类型,分析了膜污染形成的原因,介绍了几种描述膜污染的数学模型。从膜本身性质、料液性质到操作过程等总结了几种防止或降低膜污染的方法,提出了曝气生物滤池与膜过滤组合降低膜污染的工艺。  相似文献   
4.
针对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采用UV、H2O2及UV-H2O2联用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双酚A.研究表明,单独的H2O2不能有效氧化去除BPA;单独UV光照射对BPA有一定去除效果,但去除率有限;而UV-H2O2联用工艺对饮用水中BPA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原水BPA质量质量浓度为1 mg/L左右、UV光强133.9μW/cm2、H2O2投加量10 mg/L和反应时间40 min条件下,BPA的去除率可达到98.3%.UV-H2O2联合工艺降解饮用水中BPA的动力学方程式可表达为ρ=ρe-(0.0002[H2O2]1.0002[UV]0.8048)t,该模型可较好模拟UV-HO联合工艺对BPA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黄浦江原水化合氯消毒过程生成的消毒副产物进行监测,并采用均匀试验研究黄浦江原水中氯消毒过程中DBPs生成模型。试验表明,黄浦江原水经过化合氯消毒生成的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最高浓度主要出现在温度较高的夏季,测得三卤甲烷、卤乙酸的最低值和最高值,三氯甲烷、二氯乙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的最高值;UV254与三卤甲烷生成量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在0.7以上,卤乙酸与有机物参数线性相关性较低,相关系数R2均在0.2以下;常规工艺对三卤甲烷和卤乙酸平均去除率在20%左右;最后建立了黄浦江原水消毒过程中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生成模型。  相似文献   
6.
饮用水深度处理中活性炭的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前国内生产的适合于不同水源水质的饮用水处理的活性炭品种较多,性能不一。研究表明,用作饮用水深度处理的活性炭的选炭工作至关重要,要针对所处理的水质进行吸附等温线测定、动态吸附柱试验和对实际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试验测定后经综合分析、合理评定才能选择确定合适的活性炭,而不能单采用碘值及亚甲蓝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选区激光熔化(SLM)技术制备Ti-6Al-4V合金,经真空退火热处理和热等静压处理后,研究了合金准静态和高应变速率(500~3000s^-1)下的力学性能;对双线性材料模型进行标定,将所得到的材料参数应用于霍普金森压缩试验的有限元模拟中,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经真空退火和热等静压处理后,SLM成形合金的组织为α相和β相,呈网篮组织形貌;与准静态条件下的相比,在高应变速率下SLM成形合金的断后伸长率得到明显提高;模拟得到的归一化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与试验得到的相吻合,平均相对误差为2.5%,其材料参数可用于后续的瞬态冲击仿真分析中。  相似文献   
8.
高级氧化技术降解卤乙酸效果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预氯化过程中产生的消毒副产物带来的饮用水不安全性,探讨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消毒副产物中的卤乙酸的效果并进行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当紫外光强为1048μW/cm2,双氧水投加量为70 mg/L,UV/H2O2工艺对二氯乙酸去除率为84.58%,紫外光强为183μW/cm2,双氧水投加量为141.51 mg/L,O3累计投加量为5 mg/L,UV/H2O2/O3工艺对二氯乙酸的去除率为80.37%,分析两种工艺的反应动力学规律,试验拟合反应速率k与双氧水投加量的反应动力学方程模型分别为:k=0.0002[H2O2]和k=0.0008[H2O2]0.5403.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二氧化氯(CIO2)及其组合消毒工艺中溶解性有机物(DOC)浓度和可同化有机碳(AOC)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DOC表征的有机物浓度在消毒反应前后变化不大;CIO2的强氧化能力体现在将高分子有机物氧化成中、小分子有机物方面,氧化产物以草酸类物质为主,这导致了AOC浓度的升高,降低了出水的生物稳定性;增加CIO2的投量(〉4mg/L)或与氯胺组合消毒能有效降低出水的AOC浓度,消毒反应24h后出水的AOC浓度均比进水的(59μg/L)低。  相似文献   
10.
颗粒计数仪器在给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在线颗粒计数仪和在线浊度仪并行监测长江水源水常规处理单元出水水质,对常规处理工艺运行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常规工艺处理长江原水,在运行周期内,滤池出水中2~3 μm颗粒物数平均在50粒/mL以下,滤后水中浊度呈逐级下降趋势,颗粒物总量则逐渐上升,两者之间不存在比例关系;确定以滤池后出水中2~3 μm颗粒物数急剧波动作为滤池是否需要反冲洗的判断依据,并初步验证当原水平均水温在18℃以上时,普通快滤池运行周期可以延长至42 h,滤池过滤效率平均在3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