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末端扇是一种形成于干旱环境且广泛分布的特殊类型河流体系,在中国末端扇常被混淆为干旱型浅水三角洲,其储层沉积特征具有沉积微相类型单一、水流卸载量波动大、河道以垂向加积为主、砂岩中泥质含量高、砂岩中碳屑呈层分布、河道冲刷侵蚀弱和片流沉积发育特点,形成末端扇不同区带储层砂体的类型、几何学特征、连通性和建筑结构样式等参数向下游规律性变化.本文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余油层为例,认为末端扇具有补给区—分流区连通性好、分流区优质储层发育和条带状/朵叶状断层-岩性油藏为主的特点,改变了以往对该区浅水三角洲储层连通性差、湖岸线控砂和断续状/透镜状岩性油藏为主的认识.文中概述了自末端扇沉积体系提出以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末端扇沉积模型、演化规律和储层建筑结构对油气运移机制和聚集规律的影响,为今后陆相含油气盆地勘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断裂质量校正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降低地震解释中的不确定性,提出综合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地震相干切片、小层对比和井资料校正断裂解释的不确定性以及断层位置和组合方式正确性的一种方法.首先通过地震"十字"剖面和相干切片,落实地震断裂存在的真实性及预测亚地震小断层密度,通过垂直地震分辨率与地震断层末端点位移梯度比来预测亚地震断层尾部长度;其次以小层分层数据为基础,应用正断层钻井校正模式校正断层的位置.然后,基于断层面断距等值线确定出分段生长断裂,应用断层分段生长连接标准厘定分段生长断裂处于"硬连接"阶段还是"软连接"阶段(侧列叠覆).研究结果表明:断层质量校正有利于降低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风险性:1)亚地震断层尾部长度预测可能导致经济与亚经济前景资源的差异;2)断层位置校正是落实断层与井位配置关系的基础,杏树岗区块X9-4-31井注水受效验证了断层位置校正的可靠性;3)经证实太北开发区f074断裂是由2条侧列叠覆断层组成,明显控制着断圈类型划分以及封闭性定量评价;4)目前普遍应用泥岩涂抹系数(SSF)定量评价断层垂向分段生长,临界SSF值为5~8,低于临界值,形成典型泥岩涂抹封闭,若超过临界值,则形成贯通性断层,导致油气侧向渗漏或跨层聚集.  相似文献   
4.
立足“十三五”期间的研究成果,总结地质与物探相结合的方法,突出智能化技术应用,形成岩性地层区带评价、圈闭边界识别和有效性评价2项技术体系,①以断层/砂体输导体系定量评价、基于断层破坏程度细化分析的泥岩盖层有效性评价、地层不整合风化黏土层识别与封堵性定量评价为核心的源外岩性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区带评价技术体系;②形成以隐蔽层序界面识别与高频层序格架建立、基于多属性变时窗波形聚类为基础的沉积体宏观分布地震预测、基于稀疏理论地震反演和最小地震干涉分析的薄互储层预测等为核心的岩性地层圈闭边界识别与有效性评价技术。这些技术方法在推广应用后,为在相关盆地部署风险探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余油层油气运移及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系统查明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余油层油气运聚过程和富集特征,详细研究其油气运移条件,并通过油田开发动态数据验证,总结油气富集的主要特征。大庆长垣以东地区具有垂向-侧向双重油气运移方式,垂向运移主要发生在上覆烃源岩垂向排烃范围内,油气在超压作用下,沿开启的T2油源断层“倒灌”进入下伏扶余油层;侧向运移主要有3种类型:源内沿砂体向油源断层上升盘短距离侧向运移;近源沿构造轴向向继承性局部隆起带短距离侧向运移;远源沿砂体沟通的Ⅱ类断裂密集带向朝阳沟阶地长距离侧向运移。油源断层发育部位和烃源岩垂向排烃范围附近、构造轴向与断层走向近一致的鼻状构造为富油区带;因特征不同,断裂密集带在三肇凹陷不是主要富油部位,而在朝阳沟阶地为有利储油构造。图8表3参21  相似文献   
6.
针对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和成藏过程复杂,利用岩心、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实验分析测试等资料,基于储层构型理论的等级体系划分和成因单元识别,综合研究松辽盆地古龙向斜葡萄花油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喉结构特征和成岩特征,进而对致密砂岩储层的致密史与成藏史时空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葡萄花油层由8种岩相成因单元、4种微相成因单元和1种亚相成因单元的3个等级体系级次组成;葡萄花油层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粒度细,分选-磨圆中等,方解石充填为主,孔隙度平均值为7.63%,渗透率平均值为0.42×10-3 μm2,孔隙类型以粒间溶蚀扩大孔为主,喉道类型主要发育收缩状、断面状和弯片状;葡萄花油层经历了两期胶结和一期溶蚀的成岩演化序列,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葡萄花油层具有多期成藏和选择性充注的动态演化过程,得出向斜区油气富集的优质储层为水下河道微相、厚层席状砂微相及二者附近连通的薄层席状砂微相。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建筑工程模板支撑体系施工中存在的施工技术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薛欣宇  刘宗堡  张云峰  方庆 《石油学报》2017,38(11):1275-1283,1319
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储层井间连通性研究对于高含水期油田井网优化和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以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南二区东部为靶区,利用122个时间单元的密井网资料,首先构建出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储层井间连通性定量评价模型,进而开展不同砂地比和井距条件下的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储层井间连通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砂地比为评价储层井间连通性的宏观评价参数,即存在一个"渗流阈值",当砂地比低于渗流阈值时,井间连通性不超过20%变为不连通,当砂地比达到渗流阈值后,井间连通性迅速增长至80%以上变为完全连通,整个过程反映的砂地比和井间连通性函数图像呈S形曲线;(2)通过对砂体最大横截面面积沿垂直于井钻进方向的投影和井距的空间耦合关系分析,建立了以井距为变量的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储层井间连通概率模型,同时提出各微相砂体所占比例影响储层井间连通性整体变化趋势;(3)储层井间连通性渗流阈值与井距呈正相关,随着井距变小,砂地比与井间连通性的S形曲线函数图像趋于"线性",当平均井距为70 m(1倍井距)条件下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储层井间连通性的渗流阈值为0.20,平均井距为140 m(2倍井距)和210 m(3倍井距)条件下储层井间连通性的渗流阈值分别为0.24和0.30。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长10地区为典型凹陷斜坡区有效烃源岩外成藏。通过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扶余油层油气来源、砂体展布、构造特征和油水分布等成藏因素的分析认为:油均来自三肇凹陷向斜区的青一段源岩;T2断层具有平面条带状特征,成藏期活动的油源断层多为密集带边界断层;扶余油层为西南保康物源影响下的河控三角洲,微相类型主要为分流河道,且垂向上发育先水退、后水进的沉积序列;油垂向分布在扶余油层顶部,受凹陷源外斜坡区供油不足的影响,油自构造低部位向高部位呈"台阶状"分布。扶余油层成藏模式为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在超压作用下通过油源断层向扶余油层"倒灌"运移,然后在浮力作用下,沿着水退最大期(扶Ⅰ组底)发育的河道砂体匹配油源断层组成优势输导通道(断层密集带),远距离侧向运移,因此斜坡区油在平面上富集于断层密集带附近,垂向上位于优势输导层位之上(扶Ⅰ组)。  相似文献   
10.
葡南油田葡萄花油层为松辽盆地中浅层重要的增储潜力区之一,受构造样式多、断层分割强和沉积相变快等因素影响,油藏类型多样及油水分布复杂.本文利用测井、录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对葡南油田葡萄花油层进行单一圈闭划分及油藏动静一体化精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葡南油田葡萄花油层主要发育岩性、断层-岩性和构造3种类型油气藏.受背斜构造北西高南东低、东西向断层分割和储层砂体连通性顺源变差等因素影响,岩性油藏发育在砂地比值低的背斜构造边缘区;断层-岩性油藏发育在断层发育和砂地比值中等的背斜构造斜坡区;构造油气藏发育在砂地比值高的背斜构造主体区.岩性油气藏储层表现为"非干即油"的特征,油主要发育在孔隙度大于18%的高物性水下分流河道和主体席状砂中;断层-岩性油气藏平面上主要分布于反向断层下盘,受断层侧向封挡和水下分流河道优势输导共同控制垂向上主要聚集在低水位期的葡Ⅰ4-葡Ⅰ9小层;构造油藏主要分布于背斜构造高点,整体上表现为上油下水特征,油气分布不受微相类型和储层物性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