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提出以产量为核心的油井"作业效率"的概念,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油井生产时率评价方法。在油田生产事件分类的基础上,制订油井作业效率的计算规则,进而提出油井作业效率的分类预测方法,同时指导维护性作业内容的制订。该方法在产量预测、作业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体现了油田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目前煤层气井产能预测的方法中不同程度存在适用范围较窄,所需地质、岩石流体数据量大等问题。根据沁水煤层气田某区块实际生产资料,基于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煤层气井产能预测模型,并通过通径分析定量研究套压、动液面深度和井底压力等排采参数对煤层气产能的直接及间接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上述方法建立的产能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接近实际,适用范围较广,并可较准确地分析不同排采阶段各因素对产气量的影响规律及影响程度,在现场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进行油藏数值模拟,需要先对细网格地质模型的属性进行粗化,粗化过程会产生信息损失,为最大程度地减小粗化过程中的地质信息的损失,需要对现有的粗化方法进行筛选。通过文献调研,深入分析了目前常用的渗透率粗化方法的粗化原理,并对比了不同粗化方法的优缺点,发现不同粗化方法适用条件不同,并且不同粗化方法对于属性粗化结果的影响不同。以Libra油田为例进行了机理模型研究,利用不同粗化方法对细模型渗透率分别进行粗化,并对细模型及各粗化后的模型分别进行数值模拟。选取含水率和日产油率作为对比参数,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进行了粗化方法优选。最后确定最适合研究区的粗化方法为流动法,其粗化结果更接近细模型。  相似文献   
4.
5.
深水油田勘探开发存在经验不足,深水环境及地下因素复杂多变、单井投资费用高企,以及项目成本回收压力大等挑战,简单复制陆上和浅海的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已无法满足深水油田勘探开发的需要。为此引入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综合考虑地下不确定性、时间要素和成本要素,提出一套适合深水油田的油藏评价及决策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评价模式、决策方法以及钻完井配套技术研究。在巴西盐下深水油田的评价实践表明,以分区评价为核心的"一体双轴"的评价模式和以信息价值为代表的深水油田评价井决策方法,将有利地推动深水油田的勘探开发一体化进程,缩短评价周期,进而实现油藏评价的效益最大化和评价决策的科学化。盐下钻完井配套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钻井效率,在为开发井积累经验的同时,降低了钻井成本。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在巴西利布拉油田的应用,证明了地质工程一体化作业模式在深水油田以及油藏评价阶段的适应性,从而扩大了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自2006年以来,巴西盐下深水区块连续取得重大勘探发现,成为重要的储量接替区,截至2017年6月,累计产油气17×10~8bbl。该地区水深高达2000m,地质背景和油藏条件复杂,油田经济有效开发难度大。总结了巴西盐下深水油田面临的主要开发风险,介绍了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在有效识别和把控风险方面形成的特色理念和做法,如经济有效的资料录取与油田评价、增加开发方案设计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建立早期生产系统、分阶段开发等,这些举措是油田成功开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巴西桑托斯盆地M油田盐下巨厚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硅化作用,目前尚未有相关研究探讨其成因机制。为此,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流体包裹体测试和X射线荧光分析等资料,对M油田不同硅化作用特征开展成因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储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硅化作用在M油田较为普遍,超过一半样品受硅化作用影响,但仅有17%的样品属于中-强硅化作用。硅化作用成因类型包括3种,分别为沉积型、早期成岩型和热液型。沉积型和早期成岩型硅化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有限。综合证据显示,强热液硅化层段与侵入岩空间分布关系密切;同时其主要氧化物含量介于侵入岩和碳酸盐岩围岩之间,呈二者混染特征,且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较高(87~193 ℃),证明热液硅化作用为岩浆期后热液所致。岩浆期后热液倾向于沿碳酸盐岩地层内部的断层、裂缝、不整合面等构造薄弱带以及与这些薄弱带相连通的高基质孔隙带流动,使储层发生强烈硅化作用。当硅质含量大于10%,对储层物性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