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利工程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伴随着金沙江下游大型水电站的陆续建成,库区消落带将大规模形成并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植被是消落带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演变对库岸稳定、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美化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系统回顾消落带植被恢复的研究进展,结合野外考察资料,从试验选址、适生物种选择、配置模式、种植与管护等方面总结消落带植被修复成果及经验,探讨了干热河谷消落带植被修复试验思路,明确了修复试验重点关注的方面,提出了抗旱耐淹物种选择的原则、条件和流程,并列出了适生植物物种推荐名录和植物梯级配置模式,以期为干热河谷消落带植被修复科研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湖泊群是该沙漠重要的水源之一,为揭示湖泊群水体潜在补给来源和补给方式,探索湖泊水体离子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系统分析了该沙漠东南部湖泊群水体δ18 O和δD同位素特征及水化学组成.结果表明:①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群水体pH和电导率平均值分别为9.29,291 mS/cm,以Na+和Cl-离子为主,占离...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对水化学性质及碳循环的影响,对重庆交通大学李子湖8个监测点的水温、pH、电导率(EC)、溶解氧(DO)及总溶解固体(TDS)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对水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西岸分布的挺水植物以大气中CO_2为主要碳源,挺水植物对藻类的抑制作用使藻类光合作用减弱,从而导致西岸光合作用的影响弱于东岸;结合湖水稳定碳同位素(δ~(13)C_(DIC))分析,从上游到下游,东岸DO和pH逐渐降低而溶解无机碳(DIC)浓度逐渐增加,其原因可能是有机质分解硝化耗氧以及大气中CO_2进入水体造成的;而西岸挺水植物生长在加剧了碳酸盐溶蚀的同时,也阻碍了大气中CO_2进入水体,几种作用的相互影响导致西岸湖水δ~(13)C_(DIC)沿程逐渐偏正但DIC浓度沿程变化不大。两岸水化学性质变化特征的差异说明不同植物类型对水化学性质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地区一种特殊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极端脆弱,加之消落带涉及面广,类型复杂,自我修复缓慢,增加了干热河谷生态治理的难度。为明确干热河谷生态治理的发展方向,介绍了干热河谷的基本情况,系统回顾了土壤类型、理化性质、水分分布和植被恢复技术、种类选择以及消落带治理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干热河谷生态治理存在微观研究不够深入、缺乏长期动态监测、生态恢复效益评估指标单一化等不足,亟需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合理筛选优良的当地植物种类,建立生态环境长期动态监测与评估体系,加强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更科学有效地开展干热河谷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近年来乌江重庆段河道演变特征及其对航运的影响,在2016—2020年泥沙原型观测基础上,结合径流泥沙特性变化,分析了泥沙冲淤特征及河道演变规律,得出如下结论:(1)除主汛期外,三峡水位消落期及汛末是主要输沙期;(2)上游武隆峡谷段河道底床呈下降趋势、河口底床呈抬升趋势,河道坡降总体表现出减缓趋势;(3)相对于峡谷河段,宽阔河段的年泥沙冲淤变幅更为显著;(4)常年回水区河道走沙条件差,基本处于淤积状态;(5)变动回水区以上河道泥沙冲淤主要受河道形态控制。总体而言,从演变趋势来看,当前的来水来沙条件有利于减少河道泥沙淤积,重点险滩段冲淤发展态势较缓,河势整体稳定,河道演变对航运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乌江河道演变与治理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河流化学径流多源自流域岩石风化、地表侵蚀及人类活动等,水化学特征是流域多重环境信息的综合表现。为探讨丹江口水库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别于2017年10月、2018年1月、4月和7月系统采集丹江口水体,分析水体离子组成及时空变化规律等水化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水体pH值介于7.02~8.58之间,呈中偏弱碱性,水体溶解氧、ORP值及电导率具有明显季节变化,总溶解性固体(TDS)平均值为(176.14±15.98) mg/L,高于世界河流平均值。在水体主要阳离子中,Ca2+含量最高,介于50%~70%之间,其次,Mg2+含量为20%~30%;在阴离子组成中,大部分样点的HCO3-含量达70%以上,(Cl-+SO42-)含量在20%以下,DSi含量在10%以下。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风化控制了水体总体特征,部分离子受硅酸盐岩风化影响,人类活动亦是影响水体化学特征的重要因素,与已有监测结果对比,近年来丹江口水库水环境有一定程度改善。研究结果为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山洪灾害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重庆市山洪灾害发育规律可进一步指导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根据2013~2015年度重庆市山洪灾害调查成果,结合影响山洪灾害发生的地貌、高程、坡度、降雨及河网密度因素,探讨了山洪灾害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00 m高程、15°坡度以下的低海拔小起伏山区与丘陵区和1 000~1 300 mm降雨区是山洪灾害高发区,随河网密度增加,山洪灾害频率增多。另外,长江干流沿线和主要支流区是山洪灾害高发区,境内华蓥山系、方斗山、铁峰山及七曜山斜坡-河谷带是山洪灾害的次高发区,渝东北等高海拔区山洪灾害低发。由此得出,重庆市山洪灾害发育受地形、降雨及河网密度等多因素叠加影响,境内长江干、支流沿线是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研究成果可为重庆市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一定数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分布式模型法、地区瞬时单位线法及推理公式法在估算山区小流域设计洪水过程中的适用性,基于洪峰流量-流域面积比值,以重庆市綦江区蒲河水系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方法分别进行设计洪水计算,并与重庆市实测100 a一遇洪峰流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当流域面积<10 km2时,采用推理公式法更合理可靠;此时河道坡度较大,流域的产、汇流条件符合推理公式法假定条件,计算结果符合实际。②当流域面积为10~100 km2时,分布式模型法与地区瞬时单位线法均可合理计算设计洪水,但前者计算结果比后者更接近实测值。此类流域河道长、坡度平缓,流域的水动力在空间中可视为均匀的扩散;计算格栅单元间连续性强,各栅格向流域出口演算能合理反映真实的设计洪水过程。③当流域面积>100 km2时,3种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离,但分布式模型法偏离程度最低,可作为设计洪水计算的首选方法。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合理选择设计洪水计算方法,为类似山区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