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塔中地区油气源及成藏时期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已发现油气藏的油气源多且多期成藏,油气藏类型也很复杂,油源对比和研究油气藏形成时期对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综合应用全烃地球化学方法(油气碳同位素,油岩轻烃,油岩生物标志化合物),逐步判识塔中地区油气源,确认主力烃源岩为寒武系和奥陶系的碳酸盐岩(其中的泥质灰岩评价为较有利烃源岩),存在两大成因类型油气,即高成熟早期海相有机质成因油(寒武系至下奥陶统烃源岩)和高成熟湿气(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在此基础上,利用储集层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和排烃史模拟计算结果,认为塔中地区有3期排烃高峰及成藏期,第一期主要为中奥陶世至志留纪(加里东期),第二期为二叠纪至三叠纪,第三期为白垩纪至现今(喜山期)。高成熟湿气喜山期侵入原生残留油藏有一定普遍性,可改造稠油、软沥青,使这类油藏仍有潜在勘探前景。图3表2参4(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2.
黄泥堂构造南段经多次钻探研究,目前尚未产出工业油气。利用地球化学的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储层、盖层、气源、圈闭、保存及匹配条件、测井、钻井、试油等资料,明确石炭系含油气性,以及对成藏起关键作用的断层的封闭性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该构造各层位天然气成藏主要有三套烃源岩:志留系暗色泥页岩、上二叠统碳酸盐岩、上二叠统煤系;后期断层作用使得油气发生散失,含油气性差;应加强对区块的构造重新认识,以期发现以石炭系有利含气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3.
根据岩石热解参数、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总烃转化率及饱和烃生标物参数,综合分析和研究了板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自然演化剖面特征及成烃规律。结果表明板桥古近系烃源岩总体上存在2500~2800m和3200~4300m两个成烃主带,主峰位置分别位于2750m和3950m左右,其中后者为主要成烃带。此外,根据BS35井Es3资料,在异常高压带内存在液烃演化滞后特征,也即在类似的地质条件下,液烃分布深度范围加大。  相似文献   
4.
页岩有机碳含量测井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页岩气的定义,高有机质丰度既是成烃的物质基础,也是页岩气吸附的重要载体.利用页岩纵向高分辨率测井资料估算地层的有机碳含量,克服了因取心不足和受实验分析费用限制而造成的评价页岩的困难.依据页岩在不同测井曲线上的测井响应特征,利用电阻率、声波时差、自然伽马能谱等测井信息,采用△LgR法以及自然伽马能谱法回归计算页岩有机碳含量.最后以四川盆地2口井的页岩层有机碳含量计算为例,对TOC实测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对于陆相页岩层段△LgR与U(铀)曲线叠合法较为适用,对于海相页岩层段这2种方法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伏3套烃源岩,分别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页岩、中二叠统泥质岩、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长兴组已发现多个大中型气田,但对天然气的烃源一直认识不清。通过天然气组成和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区长兴组天然气以原油裂解气为主、甲烷含量高、干燥系数大,属于典型的干气;结合储层显微特征和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测试,并综合分析油气成藏时空匹配关系,首次发现并证实蜀南地区长兴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深层志留系烃源岩,并混入少量的龙潭组煤系成因气;长兴组储层未捕获各期烃源岩生油高峰期生成的液态烃,以充气聚气为主;燕山运动早中期为主要充气期,而燕山末期—喜马拉雅早期为局部天然气充气期,与川东地区长兴组以龙潭组煤系来源的天然气不同。油气成藏时空匹配是圈闭有效捕获油气的关键,决定着油气来源和成藏富集程度,历史地、动态地揭示油气运聚过程是现代油气成藏研究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吐哈盆地胜北凹陷浅层油气源与成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原油碳同位素、轻烃和油岩生标物综合对比证实,吐哈盆地胜北凹陷浅层上侏罗统喀拉扎组—下白垩统火焰山群油气主要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煤系烃源岩所生,同时一些地区混有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湖相泥岩所形成的烃类。研究表明穿越中侏罗统七克台组—上侏罗统齐古组区域盖层的断裂是浅层油气运聚成藏的关键。不同地区浅层油气运聚时期和来源方式不同,具有"分段捕获"的成藏特征。其中红南—连木沁构造带浅层油气运聚较晚,主要来源于中侏罗统已聚集油气的再分配,为次生油气藏;而胜北构造带浅层上侏罗统喀拉扎组油气运聚较早,主要捕获了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煤系早期低熟生烃产物。   相似文献   
7.
应用烃类分段捕获原理研究油气运移聚集过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烃类生成、构造活动和圈闭形成的阶段性,以及油气运移聚集存在分段捕获的原理,对川中-川南过渡带安岳-包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该区北部的安岳-通贤地区主要捕获了须家河组低演化系列煤成烃类,由于构造运动改变了油气运聚方向,未能进一步捕获后期较高演化阶段的烃类,具有分段捕获的特点;而该区南部的包界地区不仅捕获了低演化阶段的烃类,同时还捕获了成熟-高熟早期须家河组煤成烃类,具有连续累积捕获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以实例说明了生物标志化合物在高熟-过熟天然气气源研究中的应用。查明了松辽盆地北部汪家屯-宋站地区扶场油层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深层侏罗系煤系地层,并以垂向运移、就近捕集为主。研究结果表明,用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高熟-过熟气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重点以轻烃和生物标志物综合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凝析油气、轻质油气的来源与成因。结果表明该区油气(葡萄花油层)主要与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高熟腐泥型烃源岩有关,而一些轻质油气还存在姚家组泥岩局部成烃的贡献。最后论述了该区葡萄花油层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方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发育高碳富含笔石的黑色页岩,然而作为页岩重要的生物输入,目前有关笔石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生烃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则较少,并且关于笔石对有机质的富集作用也还存在着争议。为此,基于对四川盆地南缘典型井YS118井龙马溪组底部的124块页岩样品的笔石丰度、全岩总有机碳含量(TOC)、围岩TOC以及能谱对笔石和围岩的分析测试结果,分析笔石的元素组成,厘清龙马溪组底部优质页岩段纵向上笔石丰度变化特征,探讨P. persculptus带—C. vesiculosus带笔石丰度与有机质富集关系,定量表征不同笔石带笔石体对有机质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①龙马溪组页岩中笔石体碳元素含量较高(27.23%~32.25%),碳元素是笔石构成的主要元素之一;②笔石TOC大于围岩TOC,笔石较围岩更富集碳元素;③全岩TOC明显高于围岩TOC,且笔石丰度与全岩TOC相关性较好,笔石是页岩有机质的重要贡献者;④P. persculptus带和A. ascensus带中的笔石体对有机质的贡献率分别为58.5%、55.3%,笔石是页岩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P. acuminatus带和C. vesiculosus带中的笔石体对有机质的贡献率分别为24.23%、13.65%,笔石和其他生物共同控制有机质的丰度。结论认为,笔石丰度反映了页岩中有机质富集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