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篇
能源动力   2篇
石油天然气   31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柴北缘逆冲带侏罗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经过多年勘探,发现了以侏罗系为烃源岩的冷湖、南八仙及马北等油气田,通过对该地区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认为柴北缘侏罗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具有以下特点:烃源岩的分布、成烃演化及生烃中心的位置控制着油气相态的分布格局;古近纪晚期和新近纪中期是柴北缘地区油气运聚的关键时刻,燕山期发育的古隆起和早第三纪发育的构造带是控制油气运聚的重要构造因素;中、新生界之间发育规模较大的区域性不整合面,第三系发育区域性分布的渗透性砂岩,为油气侧向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晚喜马拉雅期盆内主控断裂及其派生断层的强烈活动,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生物有机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侏罗系烃源岩的主要生烃显微组分包括藻类体、角质体和孢子体,根据这3种不同显微组分在岩石中的赋存特征、丰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含量,将侏罗系泥岩的成烃生物相分为4类:富集有机质型(A型)、有机质密集搬运-沉积聚集型(B型)、有机质稀疏搬运-沉积聚集型(C型)、有机质碎屑状散布型(D型).从A型到D型,有机质丰度逐渐降低,类型逐渐变差.对油气勘探和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优质烃源岩是A型生物相泥岩,该类烃源岩发育较高丰度的层状藻类体,有机碳含量大干4.O%,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一般只在下侏罗统下部和中侏罗统七段的局部层段发育,往往集中在几米至十几米厚的富集有机质层段,多形成于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闭塞环境.图5表3参20  相似文献   
3.
马海大红沟凸起油气勘探成果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勘探方向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大红沟凸起区的勘探成果及油气成藏条件(包括烃源岩、储盖组合、构造与演化特征、成藏类型等)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油气主要来源于周围的侏罗系生油凹陷,具有油气源多、储层厚度大、油气运移距离远、圈闭发育和油藏分布多的特点。对其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发育的3大古凸起区是今后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不整合发育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不整合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是一种油气侧向运移的输导体,同时又可以遮挡形成不整合油气藏。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中、新生代不整合从上下地层接触关系、岩性配置关系以及不整合面之上底砾岩的厚度及分布特征3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识别出不整合面上下7种地层接触关系、5种岩性配置关系,并分析了不同配置关系对油气成藏的影响;总结了不整合对于该区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首先它是该区油气从"源"到"藏"侧向长距离运移的主要输导体,同时不整合的形成及存在直接影响该区的油气聚集成藏。根据不整合发育特征,结合其他成藏条件,提出赛什腾凹陷潜伏地区和冷湖七号地区为柴达木盆地北缘有利的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5.
柴西南地区昆北断阶带基岩油藏储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北断阶带基岩油藏的发现是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油气勘探的一个重大突破。在录井资料、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成像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昆北断阶带基岩油藏的岩性和储集空间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岩储层岩性主要为花岗岩和板岩,储集空间可分为构造缝、溶蚀缝和溶蚀孔三大类,储集层类型为裂缝-溶蚀型。基岩薄片和物性分析数据表明基岩储集空间复杂,渗透率低,沿裂缝发育的溶蚀孔隙物性较好。最后分析认为影响储集空间发育的因素主要有基岩岩性、构造运动、成岩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从油源、构造背景、油气运移通道、储集空间、圈闭等因素及其配置关系对柴西南地区昆北断阶带基岩油藏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昆北断阶带紧邻切克里克生烃凹陷,为一持续发育的古隆起,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以裂缝、溶蚀孔等为主的储集空间,油气运移通道为基底断裂和不整合面。建立了昆北断阶带基岩油藏的2种成藏模式:一种是断层-裂缝输导的纵向成藏模式,另一种为断层纵向输导-不整合面侧向运移的远源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北缘鄂博梁构造带由鄂博梁Ⅰ号、鄂博梁Ⅱ号、鄂博梁Ⅲ号和葫芦山4个地面构造组成。近期的综合研究和老井复查表明:该区带具有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位于侏罗系生气凹陷之内、发育大型构造圈闭、具有优质储层和良好储盖组合以及深大断裂沟通气源,发育源内和源上两种成藏模式。近期,邻近的牛东构造获得重大突破,其他构造已钻井都有气显示,并且鄂7井获得工业气流。在成藏条件和目前勘探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该区优先风险钻探鄂博梁Ⅰ号构造;积极准备其他构造,其中以开展精细地震勘探鄂博梁Ⅲ号构造为重点,精细落实圈闭后投入勘探。  相似文献   
8.
马东1井的钻探使得对柴达木盆地尕丘凹陷周缘的成藏潜力有了新的认识,也为本区进行地层油气藏勘探提供了经验教训。该井由于油源不足、圈闭落实较差而未达到预期的钻探目标。新的研究表明,尕丘凹陷烃源岩不发育、厚度小、分布局限,大大制约了圈闭的有效性。所钻圈闭顶板封堵性较差,有效性较低,且处于由路乐河组中部泥岩为底板的完全由下第三系地层构成的更为可靠的地层圈闭之外缘,因而其圈闭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该圈闭因油源不足而难于成藏,地层圈闭目标应转向马海西缘和北缘油气运移通道上的有利油气捕获部位。  相似文献   
9.
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一大红沟凸起区50年油气勘探历程的回顾,总结分析了该区勘探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以及马海气田、南八仙油气田和马北油气田群的发现过程,指出了每次勘探的发现都是在勘探技术进步、勘探思路转变和认识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取得的,通过该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柴北缘今后勘探思路是立足寻找离油源近、保存条件好的古构造圈闭、油气具有早期充注的原生油气藏,尤其是凹陷或凹陷斜坡的潜伏构造是今后勘探获得发现和突破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北缘井下石炭系烃源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尕丘1井首次钻遇了石炭系海陆交互相地层.该井石炭系烃源岩的碳质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85%,灰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0.42%;灰岩母质类型属于Ⅱ型干酪根;烃源岩成熟度中等.尕丘1井石炭系烃源岩与马北2等井的原油生物标志物、柴达木盆地北缘不同油田(或油井)及烃源岩的伽马蜡烷/C31升藿烷值分布特征以及尕丘1井周边井天然气中氩同位素分布特征均有一定的可比性和相关性,说明该套烃源岩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可能曾经发生过生烃、运移和聚集成藏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