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10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篇
武器工业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液力缓速器是车辆传动系统中重要的辅助制动系统。利用缓速器制动,可以减少行车制动器的磨损,防止行车制动器失效,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缓速器在现代车辆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分析了液力缓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针对缓速器的工作原理开发了一套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硬件电路采集到的各相关信号,实现对缓速器在不同挡位下不同制动力矩的控制,使车辆在下坡时实现恒速。将该缓速器分别在试验台架和实车上进行制动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液力缓速器在高转速和大充油量的条件下制动效果较好;在低转速和充油量不大的时候,可以为下坡行驶车辆提供基本恒定的制动转矩。  相似文献   
2.
3.
在驾驶员操纵特性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了相关因素隶属函数,从驾驶员的错误操作点、考核要求的操作点、行驶的轨迹曲线、操作所用的时间、操作完成否5个方面建立了汽车驾驶员考核模糊综合评价软件,并对该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装有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的汽车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过程和换档过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编制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并对红旗CA—770轿车的最佳燃料经济性和动力性换档规律进行了模拟计算,其结果和试验基本相符。计算机模拟能为应用于汽车自动换档的微处理机系统提供最佳换裆模型,并能对最佳换档规律的研究提供可行途径, 另外,换档规律的计算机模拟,不但用于研究发动机和液力变扭器的匹配,而且还可以用来预测传动系参数对汽车性能的影响,以便使传动系匹配最佳化。  相似文献   
5.
人体胸部侧向碰撞损伤程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秀生 《兵工学报》1999,20(1):72-75
本文以利用假人和滑车碰撞试验台所进行的模拟汽车侧向碰撞下人体胸部损伤的试验为基础,分析了车门侧壁与乘员之间不同性质的吸能材料对胸部损伤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液力缓速器是车辆传动系统中重要的辅助制动系统.利用缓速器制动,可以减少行车制动器的磨损,防止行车制动器失效,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缓速器在现代车辆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分析了液力缓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针对缓速器的工作原理开发了一套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硬件电路采集到的各相关信号,实现对缓速器在不同挡位下不同制动力矩的控制,使车辆在下坡时实现恒速.将该缓速器分别在试验台架和实车上进行制动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液力缓速器在高转速和大充油量的条件下制动效果较好;在低转速和充油量不大的时候,可以为下坡行驶车辆提供基本恒定的制动转矩.  相似文献   
7.
AMT离合器接合过程中的压力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离合器特性在AMT的批量生产中出现较大的离散性和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因磨损等导致的漂移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压力控制的离合器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直接控制离合器传递扭矩的大小,而且与离合器的制造、装配误差和磨损情况无关。有效地改善了AMT的离合器控制性能,并且为AMT的批量生产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8.
液力减速器是车辆传动系统中重要的辅助制动装置,液力减速器的制动扭矩大、制动平稳、散热好以及结构体积小,在现代车辆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本文分析了液力减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提出了以实验数据为依据、以制动踏板的开度、制动踏板变化率作为输入,通过模糊推理对液力减速器进行智能控制的控制方法.经过在实车上进行验证,实验表明该控制方法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液力缓速器内部复杂的三维流动,采用大涡模拟和多可动区域计算的滑动网格法,利用FLUENT软件对液力缓速器全充液工况内部三维瞬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计算得到的三维流场分布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流动现象成因,为提高液力缓速器性能奠定理论基础。基于流场数值解对制动扭矩进行了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二者误差在5%以内,说明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是准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薄壁直梁撞击时的变形及吸能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汽车碰撞中乘员的安全性,对碰撞的主要吸能件———汽车前纵梁的变形方式和特点进行了研究。以小红旗轿车纵梁前部的薄壁直梁为例,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并与采用改进措施后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从而可以用来指导汽车的抗撞安全性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