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2篇
矿业工程   1篇
冶金工业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哀牢山构造带金矿床类型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哀牢山构造带是西南三江地区最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构造岩浆带之一.哀牢山构造带由于受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以及喜马拉雅造山带地质构造演化影响,成矿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构造带内金矿床类型复杂.从矿床应用类型的角度,将哀牢山构造带的金矿床划分7种金矿床类型.袁牢山构造带金矿成矿作用具有以下突出特点:成矿...  相似文献   
2.
大坪超大型金矿床铅和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大坪超大型金矿床是哀牢山金矿带内最具代表性的金矿床之一,矿体赋存于海西期桃家寨闪长岩体内,矿石类型以石英脉型为主,与金伴生的是以黄铁矿、方铅矿为主的各种硫化物。本文对该矿床主成矿阶段石英脉型矿石中方铅矿的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大坪金矿床主成矿阶段铅同位素具有较窄的206Pb/204Pb值和相对较高的207Pb/204Pb值及208Pb/204Pb值,但变化范围不大,分布于正常铅范围。通过计算获得相关特征参数,利用铅构造模式图及相关图解综合分析,表明矿石铅为壳幔混合铅;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为-4.9‰-9.2‰,平均值为3.12‰,偏离陨石硫的范围,而与基性岩类的硫同位素组成非常接近,表明硫主要来源于深部,反映了地幔硫遭受地壳物质混入后的硫同位素组成。该矿床的成矿物质为深部幔源物质混合了壳源物质。  相似文献   
3.
寨上金矿床以F5断裂为界,可分为南、北2个矿带,在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存在差异。北矿带位于背斜北翼下二叠统十里墩组地层中,南矿带产于背斜核部中泥盆统安家岔组、上泥盆统大草滩组地层中。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矿床总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低压力和较浅的成矿深度,南矿带相对于北矿带成矿温度、流体盐度、密度要高,成矿压力以及成矿深度要大。南北矿带可能为一个统一的热液成矿系统,浅部表现为类似于北矿带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化,深部表现为类似于南矿带的脉状富金多金属矿化。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毕力赫金矿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古生代增生带内,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锡、钼成矿区。与成矿有关的侵入体呈隐伏状态侵入于火山岩系中,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272~269 Ma),是主要成矿岩体,形成于华北板块北缘晚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的增生—碰撞过渡环境。矿床主矿体以隐伏状态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及其接触带,从岩体中心向外金品位逐渐变贫。矿石类型主要为矿化的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内发育大量席状含金石英脉、网状脉及接触带部位的单向固结结构(UST),与金品位呈正相关。围岩蚀变以岩体内的钾化和硅化为主,其次为高岭土化,以及外围大面积的伊利石化、青磐岩化等。矿石石英中流体为含CO2的水溶液,原生包裹体均一温度划分为2个峰值区(430~550℃和<380℃),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早期主要来源于岩浆,随着成矿空间的抬升和成矿过程的延续,有不同程度的大气降水加入。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花岗闪长斑岩体内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72.7±1.6)Ma,成矿作用开始于花岗闪长岩岩浆结晶晚期。对比表明,毕力赫金矿床与跨越欧亚大陆的全球性与侵入体有关的金矿床成矿带的许多矿床特征相似,是我国同类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四川省棉县新发现的金鸡台子金矿床的地质特征,通过矿床铅,硫,碳,氢,氧等同位素组成,成矿流体包裹体特征等的研究,作者认为,该矿床形成在一种中-低温的环境下,成矿物质金主要来源于围岩及海西期辉绿岩脉,成矿流体早期主要为岩浆水,主成矿期及晚期则以一种加热了的大气降水为主,其热动力源为印支期中酸性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6.
熊耳山东部以产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而著名研究表明,区内的角砾岩体与燕山中晚期 碱性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伴随着岩浆的多期次活动,角砾岩体的形成也县多期性,不同期次的角砾岩体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别。合矿性也有巨大差异 岩浆体章一热液一角砾岩体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成矿亲统,从这一成矿系统的概念出发, 进一步解释了时代相近成因相同的角砾岩体而含矿性存在明显差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胶东西北部金矿形成深度与剥蚀程度概略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流体包裹体压力估算胶东西北部金矿形成深度上限为2~3 km,成矿深度下限为5~8 km。根据中生代花岗岩年代、形成深度及出露情况,认为金矿床形成后区域抬升剥蚀量为2.0~2.5 km,最小不低于1.5 km,最大不超过3.0 km。因此,胶东西北部金矿床形成后剥蚀程度较小,属于保存条件完好的热液成矿系统。胶东西北部主要控矿断裂深部3 km范围内具有巨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描述了四川省石棉县新发现的金鸡台子金矿床的地质特征.通过矿床铅、硫、碳、氢、氧等同位素组成.成矿流体包裹体特征等的研究,作者认为,该矿床形成在一种中—低温的环境下,成矿物质金主要来源于围岩及海西期辉绿岩脉,成矿流体早期主要为岩浆水,主成矿期及晚期则以一种加热了的大气降水为主,其热动力源为印支期中酸性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9.
藏北高原砂金广布,岩金找矿却一直没有突破。对藏北规模最大的崩纳藏布砂金矿区地质环境、砂金产出层位及其成分特征、砂金的粒度与形态、砂金成分、相关重矿物组合等的详细研究发现,砂金富集的层位及程度与相应层位中隐晶质硅质结核或全硅质胶结物存在与否及含量高低具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本区砂金矿床的金源于地球深部,是由地热泉带出地表,并迅速转入地表表生作用,由于水化学环境等条件的改变而发生迁移富集的。体现了一种内外生连续成矿作用的成矿机制,对于深入认识高原地区具体地质条件下砂金矿床的成矿以及砂金作为岩金找矿标志意义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熊耳山地区内生金矿床成矿物理化学环境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熊耳山地区内生金矿床是一个由多种矿来类型组成的成矿系列。通过对区内祁雨沟(角砾宕型)和上宫(构造破碎带性变宕型及石英脉型)等代表性金矿床成矿物理化学环境及其演化的详细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最初均源于岩浆。上宫同祁雨沟相比,各成矿期的成矿温度和压力向较低的方向漂移,而流体来源及其成分则向复杂的方向演化。金在热液中被搬运的距离更远,而沉淀相对滞后。矿质的搬运形式及沉淀机制在不同的热液演化条件下也不相同。文章通过成矿物理化学综合图解的形式讨论了热液的演化过程及金在热液演化中的性状,阐明了对热液演化过程的研究在成矿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