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8篇
无线电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国内现有内燃机车用热交换器的传热机理和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和研究,指出热交换器传热强化应采取的措施,并针对光管热交换器、螺旋扁管热交换器、螺旋隔板热交换器作了性能对比研究,指出螺旋隔板热交换器具有较高的冷却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烧麦中的关键香气成分及其贮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采用溶剂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成分蒸发提取烧麦中的挥发性成分,所得提取物经气相色谱-嗅闻联用仪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共鉴定出50个香气活性成分。通过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测定香气活性成分的香气稀释因子,其中1-辛烯-3-醇、茴香脑、愈创木酚、2-戊基呋喃等具有最高的香气稀释因子(6 561)。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对37个香气稀释因子不低于81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定量结果和阈值,计算物质的香气活性值,其中21个香气活性成分的香气活性值不低于1,被确定为烧麦的关键香气成分。通过分析室温贮存0~13个月后烧麦中37个成分含量并计算其香气活性值,发现烧麦贮存过程中关键香气成分的数量不变,除酱油酮、己醛和4-乙烯基愈创木酚的含量下降外,烧麦中多数重要香气活性成分含量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3.
大米的挥发组分是其香气的主要来源,虽然含量占比极低,却是决定大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大米香气的评价方法包括感官评价法、电子舌/鼻法、以及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法等,其中,GC-MS法应用最为广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GC-MS技术研究大米挥发组分的进展,包括主要的前处理方法,分析了各种前处理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以及GC-MS技术在大米品种鉴别、加工机制和储藏机制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其中,准确测定大米挥发组分的含量及阈值,以及从动态角度对大米香气成分的相互作用和形成机理进行研究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作为重要的伺服系统,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应用日愈广泛。对利用交流伺服控制系统改造磨刃机控制系统的目的、基本原理、选型和运行调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突出阐述了交流伺服控制系统优良的控制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根据该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要求,以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控专业知识能力为教学设计理念,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工作环境为载体来设计教学过程,并对该课程设计的主要环节进行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云南省模具生产的变迁和现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云南省模具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HXN3型机车Tier2排放标准的电器室通风系统进行了CFD仿真分析,模拟机车正常运行状态下各电器元件的温升情况,检验电器室通风系统在增加3个60 kW逆变器情况下能否满足通风换热要求,以确保机车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探讨汽车主要部件凸轮轴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根据绿色制造的基本要求,结合凸轮轴的结构形式与特点,提出了绿色设计的要点和基本原则,对不同结构的凸轮轴进行了绿色设计分析,提出了绿色材料选择的多目标决策系统优化模型及解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消化器官内壁有着多级多尺度结构且运动方式复杂,理解其在消化吸收过程中的作用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着眼于人体小肠绒毛,从化学工程师的独特视角出发,建立多物理场耦合模型描述小肠绒毛运动驱动下的营养物质传递与吸收。成功应用动网格方法实现绒毛往返周期运动。同时建立分析方法,量化传质与吸收效果。模拟结果显示绒毛沿着小肠管路轴向的往返运动,可以形成两个特征涡流,有效强化绒毛间流体和外部流体的交换,减小径向传质阻力。绒毛顶部在吸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绒毛运动周期越小,最大传质增强因子越高,吸收量越大。绒毛越高,最大传质增强因子越高,再加上吸收面积越大,总吸收量会显著提升。对于900 μm高的绒毛,在运动周期为6 s情况下,传质效果比绒毛不运动时的传质效果提升超过500%。  相似文献   
10.
对14种单品食物与8种混合膳食展开了体外消化实验,测定了消化过程中GI的变化过程,研究膳食中不同成分对血糖生成指数的影响,并通过显微镜观察食物在不同消化过程中结构和形貌变化,研究不同成分对食物消解过程的影响。根据食物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计算含有50 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量,用50 g葡萄糖作为参照物,利用烧杯或者锥形瓶模拟人体食用食物后在胃部和小肠的4 h消化过程中葡萄糖变化情况。相对于单独的主食来说,加入蔬菜、肉类、蛋类或水果后的混合膳食出现明显的GI下降。研究食物消解过程也发现,混合膳食中米饭的形貌与结构变化会显著慢于单独米饭的外形变化;而挂面的消解趋势与其相反。结果证实了膳食纤维、脂肪和蛋白质会抑制淀粉类食物的消化过程,减缓葡萄糖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