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分辨率层序框架内小层综合对比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决高分辨率层序对比时较难识别短期基准面旋回的问题,提出了应用多种信息和对比手段的小层综合对比方法。在油藏范围内进行短期层序对比时,由于受到各类自旋回沉积、地层侵蚀和缺失、沉积微相空间变化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因而对比难度会增大。并根据地层特点,对各类方法进行选择,提出了在高分辨率框架内,采取沉积自旋回对比、关键界面约束对比、河流切割和充填对比、储层流体性质对比和沉积微相相序对比等多种对比相结合的方法。将新的对比方法应用于苏丹Palogue油田的小层对比,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传统砂体建模方法资料利用不充分、模型精度较低、模型结果缺乏验证等缺点,提出了基于井距综合多类资料进行砂体建模的新方法.首先从井信息数学模拟结果、沉积微相分布、地震反演砂体预测成果与井距关系入手,建立了不同方位各类资料预测准确率与井距的关系曲线,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类型信息在空间的权重场分布.最后应用权重场模型对各类信息整合得到了最终的砂体模型.将该方法应用于吉林扶余油田,通过新井验证,砂体预测符合率达80%以上,而仅用井数据模拟的砂体符合率仅为62%.结果证明,该方法原理正确,资料利用程度高,是进行砂体建模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分流动单元求取储层渗透率的方法。考虑到层内不同流动单元的渗流特征的差异,渗透率与孔隙度之间的相关表达形式将有不可忽视的区别,因此针对不同的流动单元建立不同的解释模型;在建立渗透率模型后,通过与常规方法的误差比较,引出了两个新指标,对新方法的适用性进行客观评价,从而确定该方法是否能够提高渗透率的解释精度。将新方法应用于大庆油田某区块时,渗透率解释精度得到了提高;而在塔里木油田某区块应用中,通过计算发现该方法并不适用于该地区。  相似文献   
4.
针对数学手段在解决地层流动单元划分方面的不足,采用了分层次的流动单元研究思路,对塔中油田塔中11油藏志留系潮坪相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研究。在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首先开展渗流屏障研究并确定出储层内连通体的分布。然后综合采用基于孔渗的宏观参数FZI和微观参数R35建立流动单元的聚类样本和判别函数,分别划分出取心井和非取心井的流动单元类型。最后根据单井划分结果,在储层结构模型的约束下,优选随机建模方法对流动单元的分布进行横向预测,建立了流动单元分布的三维模型。实践证明,流动单元分层次的研究方法在潮坪相地层中同样有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流动单元的测井储层参数解释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储层普遍存在非均质性,但在常规测井解释中只以砂层组或单砂层作为解释单元,而忽视了砂层内部的物性及渗流特征的差异,造成储集层测井解释的精度不高.储集层流动单元是一个横向和垂向上连续的储集带,它作为地下流体渗流的基本单元,综合反映了储集层的岩性、物性及微观孔喉特征.在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内建立不同的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模型计算出的渗透率的准确度更高,且反映了储集层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为地质建模提供了可靠的渗透率参数.  相似文献   
6.
分流动单元精确求取储层渗透率的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针对以孔渗间的指数关系为模型来解释渗透率时可靠程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分流动单元求取储层渗透率的方法。考虑到层内不同流动单元渗流特征的差异性,根据Kozeny-Carman方程,建立了不同流动单元渗透率的表达形式。依据测井解释流程,应用聚类分析、回归分析和判别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完成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和识别。在建立渗透率模型后,通过与常规方法的误差比较,引出了2个新指标,对新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客观评价。该方法在大庆油田某区块应用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的砂体建模方法资料利用不充分、没有考虑井网密度的变化对资料可信度的影响、建立的模型需要进一步检验和修正等缺点,提出了一种综合多类资料整合进行砂体建模的新方法.考虑到井点信息数学模拟、沉积微相分布、地震反演砂体预测成果与井位置之间的关系,从信息可信度随井距有规律变化入手,建立了不同方位各类资料预测准确率与井距的关系曲线,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类型信息在空间的权重场分布.通过权重场对各类信息整合得到了最终的砂体模型.将该方法应用在吉林扶余油田井网密度变化大的地区,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前人对断层封闭性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都基于断层受到的正压力大小对其进行表征,而对于断层压实成岩时间这一因素考虑较少。本文定义岩石压实强度,并利用该参数与断层岩的断层泥比率(SGR)值计算断层的排替压力;根据断层岩与储层的排替压力差定量表征断层侧向封堵性,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M油田。研究表明,在M油田,SGR值小于11时,断层岩没有封闭能力;SGR值大于40时,断层岩具有很强的封闭能力;介于两者之间时,断层岩SGR值与其能够封闭的最大烃柱高度(Hmax)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尼日尔G油田属于复杂断块油气藏,具有油气并存、存在多套压力系统的特点,开发评价面临评价时间紧,气顶范围不清楚,储量规模不确定,开发决策困难的挑战.地层压力测试资料可以通过定量评价油气藏的压力系统,确定流体性质及流体界面,对油气藏分布范围进行预测.G油田成功的油藏评价实践证明,压力测试成果的应用加快了油藏评价进程,对于转...  相似文献   
10.
单变量相分异指数在驱油效率分微相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分微相研究驱动压差与最终驱油效率关系时逐步判别分析方法消除各类干扰因素所存在的不足,引入了单变量相分异指数UFDI来定量表征某类变量在不同沉积微相之间的分异性,区分已消除和未消除的干扰因素.在留楚油田沙一段储集层的水驱油实验和其他相关实验测定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单变量相分异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孔隙度和渗透率对最终驱油效率的影响并不能通过分沉积微相来消除.按照毛管压力的平均方法对驱动压差进行标准化后,最终建立了理想的驱动压差与最终驱油效率关系曲线,得到了各沉积微相驱动压差对最终驱油效率的不同影响规律.图3表2参1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