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9篇
轻工业   1篇
冶金工业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奥氏体-贝氏体可锻铸铁的研制试验过程,使该材料的性能稳定在σb=850~1200MPa、σ=2~6%;将该材料应用于东风-12JY手扶运输车齿轮及转向轴上表明,该材料对原材料无特殊要求,熔炼及炉前处理工艺简单、材质性能稳定、综合力学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利用我省有色冶炼过程中所产的副产品,经适当处理获得的多种成份的合金代铋孕育剂,作为可锻铸铁的炉前孕育进行了研制,取得了与铋孕育剂相同的效果,具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经炉前孕育处理后的铁水浇注成的白口铸件在共析转变温度(760℃)以下退火,再经20—30小时保温,可获完全铁素体基体的可锻铸铁。研究实现了可锻铸铁生产中在共析温度以下一个阶段完全铁素体化的目标,突破了必须经高、低温两阶段退火的传统观念和做法,铸件机械性能可达国家标准。该工艺较之传统工艺可以降低能耗25%;铸件变形、氧化、白边等缺陷明显减少;过烧消除;退火箱损耗降低;铸件切削加工性能明显改善;车间勿需增加任何设备及投资即可实现该工艺。  相似文献   
5.
一、国内外热浸镀情况及意义缩短可锻铸铁石墨化退火时间,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这是可锻铸铁生产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长期来,人们经过不断研究试验,采取了很多生产上行之有效的方法,诸如低温处理、高温处理、淬火应力、新孕育剂和孕育方法等等。但是直到目前,据很多快速退火的研究报告,就是在实验室的易控条件上,最快的石墨化速度第一阶段也仍需要2~4小时,第二阶段需4~6小时,生产条件下则更是长达数十小时。这是关系到可锻铸铁在目前各种高强度铸铁材料中能否进一步发展的生命悠关的大问题。近年来,国外在不同介质中进行退火,加速石墨化作了不少研究。这些介质诸如气体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_2)氩气(Ar)等:液体介质的各种盐浴,如氯化钡75% 氯化钠25%以及铝的热浸镀等。据国外专利的简略介绍,在铝液浸镀过程中,使渗碳体分解的时间为数十分钟,完成可锻铸铁件的一阶段石墨化及热浸镀的全部过程仅需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奥氏体-贝氏体可锻铸铁的研制试验过程,使该材料的性能稳定在δb-850-1200MPa,δ=2~6%;将该材料应用于东风-12JY手扶运输车齿轮及转向轴上表明,该材料对原料无特殊要求,熔炼及炉前处理工艺简单,材质性能稳定,综合力学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7.
我国可锻铸铁的产量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排回在年产30万吨的水平上,直到近两年才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一跃而为年产45万吨,成为我国第二大铸铁产品(仅次于灰铸铁)。而且已成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作者对可锻铸铁进行二次孕育、型内孕育等新孕育方法试验研究的情况.结果表明,新孕育方法较常用的孕育方法形成的石墨核心数多,石墨细小,所需石墨化时间短,且能提高机械性能,对实现可锻铸铁快速退火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七九年初昆明《设备设计》教材审稿会的建议,《铸造车间设计原理》教材编写组为了学习国外近年来现代化铸造车间的设计经验,在我国第二汽车厂新铸设计组的大力协助下,于四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在二汽工厂设计处同来我国协助设计承担顾问的加拿大铸造工程师李明烈先生两次座谈,听取了李明烈工程师对编写教材的建议和对铸造车间设计工作的经验介绍,参加人员有编写组的郑州工学院、昆明工学院、太原重机学院、洛阳农机学院以及参加新铸设计工作的华中工学院、第九设计院等单位计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可锻铸铁生产中,石墨化退火是关键的工序之一;退火时间长,能源消耗多是生产中的大问题。可锻铸铁工作者,长期以来致力于缩短退火周期、降低能耗的工艺研究,提出了诸如孕育处理、预温处理、预先淬火、液体介质中退火、锌气氛退火等新工艺。这些新工艺缩短退火时间的机理,一般都解释为这些工艺能显著增加石墨核心。应用这些工艺后,观察退火样品,的确发现石墨颗粒明显增多的现象。石墨颗粒的增多对可锻铸铁的机械性能有什么影响是生产者和使用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国外这方面有许多报导,国内尚缺乏系统的研究。一般认为,石墨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