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潼南地区位于川中一川南过渡带,目前钻探成果充分显示具有良好的含油气前景。针对该区储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单层厚度薄,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与泥岩速度差异较小,开展储层定量预测存在一定难度,依据地质、地震、测井、试油等资料,从分析须家河组储层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入手,研究提出先利用自然伽马反演进行岩性预测,去除泥质后通过速度、孔隙度反演识别有利储层,最后利用双相介质理论进行油气丰度检测,提出了后续勘探目标的首选有利区,经钻探实际检验情况基本吻合。研究表明:在碎屑岩地区采用多井约束地震反演和油气丰度检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岩性和储层展布,对下步勘探开发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致密砂岩储层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对致密砂岩储层的评价主要是采用宏观(孔渗参数)和微观(孔喉结构)静态参数的统计方法。但这类方法在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致密砂岩储层跨区带储层分类评价的研究工作中遇到了困难,反映出其片面性。文章针对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致密砂岩储层的特点,将储层环境因素(地层压力)对储层储渗性能的影响以参数的方式定量化融入储层评价中,结合储层的储与渗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考虑,提出了一种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综合评价的新方法。实际资料分析表明,该方法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相吻合,适用于跨区带的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对比评价,也可对新区储层储渗性能作出判别,为工程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有利勘探区带的地震预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开拓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勘探的新局面,基于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的思想,针对深层开展了地震老资料的重新处理、统一解释及有利区带预测等一系列探索研究工作,从而形成了一套下古生界有利勘探区带的地震预测技术,包括提高成像质量的处理技术、储层裂缝预测及流体判别等技术。实际应用取得了明显效果,不仅在西山构造上解决了地震成像难题,同时率先对四川盆地北抵广元 、南达长宁、 东至雅安 、西抵华蓥山约96 000 km2范围内下古生界有利勘探区带进行了地震预测和综合评价,划分出了犍为-荣县-威远-资中-自贡有利勘探区带、安岳西南-安平店-磨溪-龙女寺有利勘探区带和隆昌东南-阳高寺-西山-铜梁-合川有利勘探区,并取得了良好的钻探效果。  相似文献   
4.
铀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探讨了沉积盆地内铀迁移富集与油气运移的关系,以及油气藏上覆岩层中铀迁移富集的碟状异常模式。沉积岩中铀迁移富集是U4+与[UO2]2+之间的相互转化引起的,即:氧化环境下,U4+氧化成[UO2]2+而迁移;还原环境下,[UO2]2+还原成U4+而沉淀富集。有机质及其生成的油气是沉积盆地内最普遍的还原剂,特别是油气的运移能力强,是制约沉积岩层中铀迁移富集的主要因素。由于油气的垂向运移或散失作用,在油气散失通道及油气藏上覆岩层中铀有明显的迁移富集现象,因此利用铀迁移富集特点可以确定深部油气藏及油气散失通道的分布区域。该方法不但能有效预测各种类型圈闭油气藏的分布区域,而巳也是评价盖层或断层封闭性的有效手段。由于铀具放射性,可利用γ能谱仪在野外现场快速测定其含量,因而是一种有效的油气勘探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含油气砂体横向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北侏罗系地层为一套巨厚的陆相沉积,近年来随着浅层钻探工作的开展,已经在这套地层中获得了多口工业气井,由此也表明:找准川东北侏罗系地层中的砂体,并获得其含油气情况是提高钻探成功率的关键.但是,该地区浅层的主要钻探目标-侏罗系沙溪庙组是一套横向变化较大的砂、泥岩互层结构,要预测出其中的砂体分布及其含油气情况显然具有较大的难度.遵循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思想,通过地质、测井研究与地球物理信号分析技术相结合,在对川东北五宝场-渡口河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沉积情况进行了仔细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速度反演、自然伽玛反演及能量吸收分析的联合解释,对上沙溪庙组中河道砂岩分布及其含油气情况进行了平面预测,从而为钻探提供了较为直观的参考资料,也为四川盆地浅层陆相碎屑岩沉积的储层预测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四川东部地区地形起伏剧烈、地腹构造复杂,给地震资料的处理成像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全面分析该区地质、地震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从野外地质到室内地震资料解释、处理一体化的地震资料成像研究思路,并针对静校正、速度场的建立及偏移成像作了细致的研究,研究成果在对西山构造地震老资料重新处理中见到明显效果,为复杂构造地震资料的成像积累了经验。图7参3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白马庙地区上三叠统以北气藏为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气藏。白马庙潜伏构造属大兴潜伏鼻状隆起上的一次级构造,在上侏罗统地层中,表现为一短轴背斜圈闭构造;在下伏地层中,该地层的闭合高度逐渐降低,至上三叠统地层时该次级背斜构造已不存在。此时,须二段主产层主要受岩性因素控制,并出现南水北气气水倒置的现象,且以须二段为目的层的五口深井中,虽都钻遇了须二段砂岩层,但仅well-1井产出工业气流,其余四口井的须二段海拔虽均高于well-1井,但在须二段砂岩层均未获工业气流。这表明须二段砂岩层并不都是含气储集层,还有非储集砂岩。如何在同一砂岩层中判别含气储集砂岩与非储集砂岩,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龙门山前陆盆地上三叠统为一厚度巨大的陆相含煤碎屑岩系,其沉积厚度最大达3000m以上;它是前陆盆地内唯一具生烃潜力的烃源岩层,以腐殖型干酷根为主。上三叠统的镜质体反射率在0.5%-2.5%之间,有机质成熟度从上向下由成熟阶段→高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而逐渐增高。因上三叠统下部岩层在晚侏罗世进入成熟阶段,推测其油气二次运移开始于晚侏罗世末的构造运动。但龙门山前陆盆地与其它含油气沉积盆地不同的是:上三叠统油气未发生大规模的二次侧向运移,只有经早第三纪末的构造活动后,才出现了明显的二次垂向运移。这种油气二次运移特点,造成前陆盆地内油气成藏有三种类型:侏罗系红层中的次生气藏;现坳陷区上三叠统成岩圈闭气藏;侏罗纪古坳陷区上三叠统背斜圈闭气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