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1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3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改善沥青混凝土的高温性能,掺加纤维是工程中常常采取的措施之一。从纤维的微观特性出发,借助美国SHRP评价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方法,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评价纤维沥青胶浆的流变特性,并结合车辙因子G*/s inδ表明沥青胶浆抵抗流动变形的能力;同时运用Superpave体积设计法和旋转压实仪来确定级配,并结合车辙动稳定度评价沥青混合料抵抗高温车辙的能力;分析了纤维的加强和改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尽管环境视觉感知领域有深厚科研积累,但由于系统性理论及实证缺乏、感受信息采集失真、缺乏实景信息互动等问题,景观视觉规划设计实践仍然相对薄弱。本文以美国景观视觉资源管理方法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研究和预实验的方法,以选取美国林务局视觉规划为例,总结了传统景观视觉规划设计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如何通过包括生物反馈信息采集、地理信息协同平台、增强现实等技术对目前景观视觉规划设计过程进行优化和模拟检验。预实验结果表明上述若干新技术对于改进现有视觉规划设计方法有一定的效果,并分析了新技术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陈筝  李晔 《风景园林》2021,28(12):85-92
结合大数据的街景,风景园林师能够快速、有效地对建成环境的感受进行评价。但是目前街景分析主要依靠图像内容语义分割等高级认知,较少考虑人视知觉初级加工特征。研究证据表明在视知觉初级加工中,丰富的高频细节信息可以提升人们对环境的喜好并强化环境恢复效果。为了探索不同景观风貌的细节差异,筛选了150张自然景观、69张城市景观、60张不同林冠覆盖率的树林景观以及31张中国古典园林典型景观图像,并对代表它们的高频细节信息进行了傅里叶斜率分析。结果表明,看似简单的自然要素,如岩体和砂石、水面、修剪草坪等,比城市人工景观的细节要丰富多变,其傅里叶斜率仍然更接近自然。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傅里叶斜率更加接近典型自然,呈现出更加丰富、更加类似于自然的复杂细节。本研究拓展了提升街道环境感受的可能的途径,即除了利用植物等自然要素之外,还有可能通过模拟自然丰富多变的细节和形态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环境感受一直是国内外风景园林领域的核心问题,但其测量却比较困难。介绍了一种依靠可穿戴生物传感器进行实景环境实时情绪感受评价的新方法。在国际相关实验技术的基础上,依靠实验方法通过心电传感器(EKG/ECG)、脑电传感器(EEG)、皱眉肌肌电传感器(EMG)、皮温传感器(ST)、皮电传感器(SC)和呼吸传感器(resp),记录实时环境行走中的人的情绪体验。数据在matlab里面经降噪、伪迹去除、时频分析、生成采样率为1帧每秒的情绪评价值,再与GPS空间位置做数据融合,生成具有空间属性的情绪评价轨迹。研究发现,结合时空间轨迹的生理情绪数据较好地反映了被试受空间影响的情绪反应,传感器采集的情绪结果与现场试验后访谈中实验者表达的环境体验结果吻合较好。基于可穿戴传感器的情绪体验测量技术,将有助于更好地测量并理解环境体验,为未来设计提供诸多可能。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生活和更好的就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高密度、高异质性城市街区景观环境给视听等多维感官带来的认知负荷加大、压力升高,进而诱发各种心理问题。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首先简要讨论了城市心理健康风险的神经认知学机制及通过绿色自然环境降低其风险的原理。其次通过文献量化分析系统地梳理了城市环境暴露在情绪调节、压力诱发、注意力降低等方面引发的问题及严重程度,总结了城市环境心理健康风险的循证证据。最后梳理了国内外文献应对城市心理健康风险的主要规划设计建议,总结并展望了风景园林在城市健康实践领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文献基础上梳理了街道安全感影响因素,并采用上海样本检验了"街道眼"等西方街道安全理论。邀请30位学生和30位市民对上海5个不同发展时期社区的300张百度街景图片进行安全感评定。实验发现绿视率、管理程度、车道数等都对安全感起着显著作用,并分别建立了单双车道和多车道街道空间的安全感回归模型。其中发现绿视率(单双车道相关系数R=0.728,p0.01;多车道相关系数R=0.471,p0.01)、管理程度(单双车道相关系数R=0.766,p0.01;多车道相关系数R=0.450,p0.01)、车道数量因素(相关系数R=0.502,p0.01)对安全感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界面透明度(单双车道相关系数R=0.222,p0.01)、独立自行车道(相关系数R=0.309,p0.01)及设计美感(相关系数R=0.432,p0.01)等因素在单双车道空间中具有积极影响,而助动车与自行车(单双车道相关系数R=-0.327,p0.01;多车道相关系数R=-0.281,p0.01)在对安全感知评价具有消极影响,机动车(单双车道相关系数R=0.251,p0.01;多车道相关系数R=-0.327,p0.01)在单双车道与多车道空间中呈现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提高城市步行环境质量是改善城市空间品质的重要一环。可步行性(Walkablity)是评价城市步行环境质量的一种测度,明确其研究发展脉络和影响因素及相应指标有助于指导城市实践。在此背景下,利用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获得原始文献三千余篇,借助文献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生成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形成五个话题聚类。通过精读各聚类重点高被引文献,将五个聚类分为了“发展阶段”和“分支话题”两个维度进行具体讨论,剖析其研究要点。梳理了可步行性研究发展脉络,并对可步行性测度指标及方法进行了总结,能为当下城市更新策略提供借鉴,对我国城市可步行性测度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Effect of ageing on fatigue properties of asphalt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fatigue properties of asphalts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various laboratory simulation ageing tests and outdoor natural exposure ultraviolet radiation ageing,by dynamic shear rheometer(DSR) time sweep fatigue test in constant strain model and a new type of specimen which was introduced to avoid the problem of adhesion failure between rotor and asphalt binder.The results show that outdoor natural exposure ageing(NEA) causes the decrease of retained fatigue life distinctly,and photodegradation caused by outdoor NEA of 1 250 μm thin films asphalt for three months,is found to be severer than pressure ageing vessel(PAV) with respects to retained fatigue life.The effect of photodegradation increases as the time of outdoor NEA increases.DSR time sweep fatigue test in constant strain indicates that the aged styrene-butadiene-styrene(SBS) modified asphalt still displays better fatigue properties than the corresponding base asphalt after ageing.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两个VR实验对城市环境的疗愈性进行了研究。第一个VR实验采用沉浸感极好的虚幻4建模,虚拟了道路和绿地两种不同的城市环境。皮电数据表明绿地比道路景观有更好的疗愈性。第二个实验以绿视率和街道界面的不同水平建构了街道模型,以HTC的头盔展示虚拟环境。实验结果表明绿视率和街道界面都对街道的疗愈性有显著影响。论文最后总结了绿视率和街道界面对街道疗愈的影响,并以城市更新为背景,论述了疗愈性街道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cellulose and polyester fibers on the properties of porous asphalt mixes, using the tests of draindown, abrasion, volumetric properties, rutting, and moisture damage. Image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were adopted to identify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fiber and inner stone skeleton of porous asphalt. The influence of rutting parameter (G*/sin δ) of asphalt modified by different fibers on the rutting resistance of the mixes was investigated. Based upon MOHR-COULOMB theory, the cohesion and the 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 of the mixes were derived from both indirect tension and unconfined compression streng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fibers mainly stabilize asphalt binder and thicken asphalt film around aggregates. Furthermore, they result in the improved mechanical strength of porous asphalt mixes at high temperature slightly. From comparison analysis, cellulose fibers appear to perform better than polyester fibers in porous asphalt mix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