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37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粉末烧结工艺,分别制备了Mg掺杂钛酸铅粉体和块体材料,并讨论了凝胶工艺参数对.PbTiO3干凝胶性能的不同影响因素,用TG—DTA、XRD、SEM等手段对干凝胶热分解、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凝胶热分解分为干凝胶的吸附水和有机成分挥发、正丁基和醋酸根发生的氧化分解、晶相的转变3个阶段.最佳凝胶工艺参数为温度在60℃,而且pH值等于4.5,可以获得温度良好的溶胶和凝胶.XRD分析发现体系中含有PbTiO3、MgTi2O5两相;高温粉末烧结SEM微观组织表明,粒度尺寸约为1~21μm,同时晶粒的大小均匀,且几乎没有缺陷,说明了Mg掺杂超细PbTiO3粉体陶瓷粉末具有良好的烧结致密化和收缩致密化特性.  相似文献   
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O2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  顾大明  史鹏飞 《电池》2005,35(6):471-473
LiNiO2的容量高,污染小,且价格适中,是一种前景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介绍了LiNiO2的研究进展,分析了LiNiO2中Ni(Ⅲ)的电子结构和产生Jahn-Teller效应的原因,综述了LiNiO2的制备和改善电化学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尖晶石型锰酸锂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锰酸锂被认为是取代商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LiCoO2候选材料.以二氧化锰、醋酸锰及氢氧化锂为原料,蒸馏水为分散剂,在空气气氛下进行分段烧结,控制烧结温度和时间,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扫描电镜对产物的结构特征、微观表面形貌和恒流充放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正极材料为尖晶石型锰酸锂,结晶度高,无杂质相,材料颗粒的粒径均匀,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7.3 mAh/g(0.5 mA/cm2,2.8~4.4 V,vs.Li+/Li);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07.9 mAh/g,不可逆容量损失为9.4 mAh/g,比容量保持率为92.0%.得到了很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LiNi0.78 Co0.2 Al0.02O2 cathode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with a novel co-precipitation method followed by heat-treat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were characterized. XRD patterns showed that no secondary phase appeared and the hexagonal lattice parameter c of LiNi0.rsCoo.2AI~0202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LiNi0.8Co0.2O2. The SEM images indicated that the powders of the material were submicron size. The results of the ICP-AES analysis proved that elemental compositions of the material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targeted one. Cyclic voltammetry (3.0- 4. 2 V) illustrated that the new material had good lithium-ion intercalation/de-intercalation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of galvanostatic cycling showed that the initial specific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prepared material was 181.4 mAh/g, and the specific discharge capacity was 177.3 mAh/g after 100 cycles (0. 2C, 3.0 - 4. 2 V, vs. Li^+/Li) with the capacity retention ratio of 97.7%.  相似文献   
5.
把氯化铵和氧化锑按合理比例复合配成添加型阻燃剂加入到聚乙烯中,经过混炼,挤出造粒,加工成型,生产的阻燃聚乙烯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当复合阻燃剂用量达到30%,氧指数超过28。  相似文献   
6.
以二茂铁为掺杂剂,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结合粉末烧结工艺,分别制备了铁掺杂钛酸铅(PbTiO3)粉体和块体材料.考察并讨论了pH、温度对PbTiO3体系的影响,用TG-DTA、XRD、SEM等手段对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凝胶热分解分为3个阶段:干凝胶的吸附水和有机成分挥发、正丁基和醋酸根发生的氧化分解和晶相的转变.在60℃、pH=4.5的条件下,可以获得稳定性较好的溶胶和凝胶.XRD分析发现,掺铁的质量分数为0.03%时,体系中含有PbTiO3、PbFe2O4和TiO2相;SEM测试表明,掺杂钛酸铅陶瓷粒度尺寸在1~2μm,且晶粒的大小均匀,孔隙较小,致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用R/S分析法对水厂的THM数据进行了分析,在较宽的时间范围内,Hurst指数1/2〈H〈1,存在着持久性,这种持久性可用分式布朗运动模型加以解释。随着分析样本的增大,Hurst指数趋近0.5,这是一个由统计的非高斯分布向高斯分布的过渡,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渡过程。  相似文献   
8.
表面活性剂界面吸附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子动力学(MD,Molecular dynamics)方法模拟了油、水两相分离过程及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油-水界面的吸附行为,考察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子支化程度、在油-水体系中的浓度和不同油相对油、水两相分离过程的影响及作用。结果表明,对于油-水体系,油、水两相在短时间内可达到分离平衡,形成一个明显的油-水界面;在烷烃-水体系中,以十二烷作为油相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界面处浓度最大,吸附趋势最强;随着体系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浓度的增大,模拟得到的吸附峰值浓度先增加然后略降,与实验结果相符。研究还提出,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接触面积(ASA,accessible surface area)可以作为衡量表面活性剂的油-水界面吸附能力及电解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效果的指标。MD给出的分子水平的微观信息可以为三次采油技术中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及有效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阻燃聚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大量试验,将聚乙烯和适当的阻燃剂进行优化配伍,使其阻燃性能、电学性能、力学性能俱佳。该项研究拓宽了聚乙烯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0.
首次选配一种新型复合药剂对地表水进行强化混凝试验,制备复合混弹簧剂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处理低温、低浊地表水,研究表明,该药剂对地表水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无机助凝剂(B)无毒、易分散、悬浮性好、吸附性强、价格低。助凝剂B与硫酸铝复配使用效果良好。具有强化混凝作用。B的浓度为10-20mg/L时助凝效果较好,复合药剂中包括KMnO4(0.5mg/L)时混凝效果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