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6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35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39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n investigation is report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gressive failure of Hong Kong granite.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are performed on a number of Hong Kong granite specimens with the MTS 815.04 testing machine.Acoustic emission signals are recorded to trace the evolution of damages. Parametric studies on the effect of grain size are attemp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 in grain size will reduce the brittleness during failure. In addition, discussion is extended to the grain size effect on the stress thresholds of crack closure, crack initiation and crack damage. The RFPA^2D code is also used to observe th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brittle rocks such as granite. Microscopic tensile failure is dominant in the ultimate failure of all the uniaxially compressed models. The crack initiation threshold is also determined by the numerical approach. The failure of coarse-grained models seems more ductile.  相似文献   
2.
双排微型桩围护结构兼具施工便利和侧向刚度高的优点。为获知其原位工作性能,在软黏土场地内施工88根微型桩构成双排桩围护结构,通过测斜管、土压力盒、钢筋应力计等量测单元测定挖土过程中的围护结构工作性状。试验结果结合数值分析后发现,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桩身最大位移不断增大,且最大位移处位于开挖面附近。桩顶能够承受一定的弯矩且弯矩值大小与开挖深度相关,同时桩身弯矩的分布与开挖深度有关。后排桩所受土压力可以通过冠梁和桩间土传递到前排桩上,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桩间土压力在开挖面上部呈减小趋势,在基坑底以下呈增大趋势,其实测值介于体积比例系数法和弹性地基梁法计算值之间。后排桩所受主动土压力、基坑底部所受被动土压力和桩身位移有关,被动区的实测土压力和弹性地基梁法计算值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3.
研究在以白炭黑为主要填料的半钢子午线轮胎胎面胶中,间接法氧化锌在不同混炼阶段加入对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炭黑的分散性和硅烷化程度对胶料性能的影响占主导作用;间接法氧化锌与白炭黑全部一起加入时,间接法氧化锌会干扰白炭黑的分散和硅烷化程度,对胶料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间接法氧化锌在终炼时加入可以提升胶料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向循环恒刚度剪切试验对预制桩的侧阻退化效应进行试验研究。研究显示,剪切应力(摩阻力)随剪切循环数的增加呈指数型衰减,衰减主要发生在开始的部分循环内,约 25 个循环后基本达到稳定。剪切过程中剪切带发生明显的剪缩,导致法向应力释放,此为摩阻力退化的 原因之一 。随剪切循环数的增加界面摩擦角发生指数型退化直至达到残余值,此为摩阻力退化的另一原因。法向刚度的大小决定剪切应力、法向应力和界面摩擦角衰减的速度和幅度,法向刚度越大,衰减越快且残余值越小。恒刚度剪切试验说明桩土界面摩擦力的退化与桩周土的坚硬程度密切相关,土体越硬则侧阻退化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在吊杆拱桥吊杆更换过程中桥面产生开裂的阶段、原因以及开裂破坏形式,提出了桥面无损更换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保证桥面不开裂的控制条件,并结合具体施工情况对控制条件进行了优化,提出了最佳施工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6.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变形试验机,对高温轴承钢G80T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及相关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钢在1 050℃下以10s-1的变形速率进行0%~70%的不同形变量的单道次压缩,研究了不同形变量下热变形钢的微观组织结构及硬度。结果表明:当形变量在20%时,无动态再结晶发生;当形变量达到40%时,热变形组织出现了部分的再结晶晶粒;随着形变量的进一步加大,再结晶晶粒数目增多,形变量达到60%后,形变组织形成了平均晶粒尺寸为2.8μm的完全再结晶组织。同时由于形变和晶粒尺寸大幅度细化,钢中的碳化物也随着形变量的增加而逐步减少。通过对压缩应力-应变曲线软化行为的分析,认为该钢的再结晶属于动态再结晶;在1 050℃进行60%的形变可以实现该钢的完全动态再结晶,将平均晶粒尺寸从原始的22μm细化到2.8μm,同时将钢的硬度从820 HV提高到895 HV。研究结果表明,动态再结晶是细化高温轴承钢G80T晶粒尺寸和提高性能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钢筋混凝土边节点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对试件梁端进行单向加载。分析边节点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提取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应力云图以及模型中钢筋的应力分布图。改变边节点试件梁内纵筋配筋率,对比各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由斜压杆模型承担剪力作用,随着纵筋配筋率的变化,节点试件承载力增加。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渗碳轴承钢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强韧化机制。研究表明,随着淬回火温度升高和回火次数增加以及采用深冷工艺,渗碳轴承钢的强度与硬度增加,冲击韧性值下降。采用910℃淬火和180℃二次回火,轴承钢材料性能可达到硬度HRC452,抗拉强度Rm为1450MPa,屈服强度ReL为1240MPa,AKU为105J,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控制在1%以下。试验钢良好的强韧性配合主要来自于晶粒的细化、超细马氏体板条和均匀弥散的细小碳化物的析出;尺寸稳定性的效果主要是残余奥氏体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渠式切割装配式地下连续墙(Trench cutting Assembled Diaphragm wall,TAD)具有绿色环保、施工效率高及环境扰动微小等特征,是近年研发的一种新型支护方式.在杭州市某原位试验场地,测定了开挖过程中该新型围护结构的工作性状.实测结果结合Plaxis-3D软件数值分析后发现,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墙体位移和弯矩不断增大,围护结构最大位移点下移,直至开挖面附近;围护结构顶端弯矩取决于顶部连接方式,当顶部连接方式为混凝土顶板时,围护结构整体工作性能更好;水泥土墙的厚度和强度对墙体影响较小.结果表明,渠式切割装配式地下连续墙具备适用性,可替代传统地下连续墙与止水帷幕组合结构,并可配合盖板暗挖法用于地下管廊建设.  相似文献   
10.
对单道次热压缩形变60%的高温轴承钢G80T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油淬处理,研究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在1050 ℃之前奥氏体晶粒尺寸先缓慢增加到约7~8 μm,然后随固溶温度的进一步提高而异常长大。试验钢的显微硬度随固溶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在1050 ℃固溶时显微硬度达到921 HV0.2,是细晶强化和碳化物析出强化共同作用所致。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热压缩60%的G80T钢在重新奥氏体化过程中的晶粒长大行为受合金元素扩散控制,其扩散激活能为333 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